
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成年人多在吐槽自己的996,反而极力支持学生的996,成年人的996是种生态,学生的996也是种生态。但当学生们抗议时,通常抗议是无效的。成年人的抗议越有规律的一段时间来次,结果也是无效的,声音却不会凭空消失。
996的成年希望供养的996的学生,因为在学生时代已经996了,将来他们成年以后,就不再996了,结果可能并不随他们的愿,996的学生,将来007了。
007们的孩子,可能白加黑了。
于是,一代人与一代人像是走入了死胡同,如迷宫,如驴子拉磨盘,如一道无解的数学题。做不完的作业题,加不完的班!

上面这段是碧树西风的文字,最令我感动的是,不妨反过来问自己,自己何德何能,凭什么就不该遭遇这份委屈。
作为学生,问问自己,凭什么就不该遭遇繁重的学业任务。
作为成年人,问问自己,凭什么就不该996,007。
这么来想,学业似乎也没那么糟心,工作也似乎没那么糟心。
一个人渐渐长大,有人活成了抱怨,有人活成了榜样。抱怨与榜样的分野之处,当初不过差着丝毫,有人将抱怨放大,有人将榜样放大,如此而已!
从榜样处看抱怨,会觉得不值得不划算。从抱怨处看榜样,会觉得靠了运气遇了贵人逢了风口。反正,想要编理由,总有一万种理由。
抱怨觉着委曲,觉着自己不该受这委曲。
榜样也觉着委曲,觉着自己凭什么不该受这委曲。
996是句脱词,是个借口,是声抱怨。
如同老板觉得自己就该996,自己的员工也该996。但员工可不这么觉得,他们觉得自己更应该朝九晚五。假如身份互换,员工成为了老板,恨不得自己007,员工也007。
悖论在于,员工里面的996,007才最有当老板的潜力,原因是,当员工的时候,自己已然是老板心态了,并不觉得996委曲。
抱怨的员工呢?越不想996越996,越不想007越007,久而久之,只学会了996007的形,却终不会神似,也终于和老板心态渐行渐远,终于和自己当老板渐行渐远。
我还是那个少年!
我已经是老男孩!
我太难了!
有用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