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华杉老师的《华与华正道》,读到一段话:
恩仇、恩仇,没有恩就没有仇。
因为有恩,所以结仇。
怨恨一个人,常常不过是因为他过去对我很好,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前后一落差,就别有忧愁暗恨生。
而在对方看来呢,则是更加气愤:“我以前对他那么好,想不到他对我居然这么大意见!”
这都是人性的弱点,所以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只要恩,不要仇。
仔细一思索,还真是这么回事。
如果有一个人,一直对你好,对你默默的付出,很多人都会慢慢地习以为常,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有多少人能做到毫无私心的一直对别人好?除了自己的父母、亲人,谁能做得到呢?
长久下去,必定心生嫌隙,关系无法持久保持下去。
朋友如此、婚姻如此、共同创业的同事也是如此。
只有双方都能为彼此的付出,体谅、关心,感恩对方,才能以真心换真心,赢得一份良好的关系。
01
在这件事情上面,我有过亲身的体会。
在我管理技术团队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越是管理得松,越是有人不把纪律当一回事。
我一般的原则是,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其他的我不会太计较。
一般的像迟到、请假之类的事情,我会比较宽松。
因为我们身为父母、儿女,家里难免会有些事情要处理,早晚挤地铁、堵车都是难免的事情。
所以,我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他们没有事情迟到,会填忘记打卡,我也不去深究。
大部分人都还是好的,但是有小部分人开始觉得很好,公司很人性化,慢慢地便习以为常。
觉得公司就应该这样,不这样就不是好公司。
结果,一点点小事就会惹他他不高兴,便以此为理由不好好工作。
如果你批评他,他就是记着你的不好,完全不会记着在这之前,或者在与别的公司相比之下公司的好。
这就是记仇了,即便你开除他,他到外面也只会说公司的不好。
团队中的一两个人这样做,会慢慢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和工作作风。
后来,我只能严格按规矩办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才把这个风气给遏制住。
02
别人为我做了什么事情,应该铭记在心;
知恩图报,这是在这个社会上修行必要奉行的准则。
这方面,反思自己做得还不够。
母亲身体不好,我却不能时常回家,伴于左右。递上一杯水、陪她聊天吃饭。
我上一家离职的公司,即便离开,我也感恩公司给我提供的机会,如果需要我能尽力的地方,只要能帮得上,我都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手。
我为别人做过什么事情,要随时清零。
别老记着自己做过什么事,即便是在你看来,帮了人家很多,也不要总记着。
因为记着就是在图人家的回报,人家如果不回报就会产生怨恨,这样对自己的行事、修行都不利。
不嗔、不怪,心态平和,这样的人生会更圆满一些,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日更第41天,进度41/365,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