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8天)
两天前,鱼老师在课程中讲到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他建议我们去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
他说:“一开始不舒服,往后会越来越舒服;一开始舒服,往后会越来越不舒服。”
我想,这是一道关于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的选择题。
2016年之前,我基本上都是在瞎玩,工作之余不是逛淘宝就是煲剧,从来没想过要读书学习。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年纪不小了,却从没做过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好像挺失败的。
而且我一个没有专业技能的大专生,想在大城市存活还是挺艰难的,所以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啊!
我突然想到因为学历的关系,很多时候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决定先从提升自己的学历开始。
2016年下半年,我报了某大学的自考本科,并且下定决心要在2年之内通过所有考试。
后来,在每次考前的2个多月里,我除了上班之外基本上不出门、不聚会、不逛街,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学习。
刚开始很痛苦,一是因为我以前懒散惯了,很久没有沉下心来学习了。
二是因为这个专业大部分科目的内容都非常枯燥,比如行政管理法、西方政治制度、社会学概论等等,看10分钟的书就已经到我的极限了,简直煎熬得想撞墙。
可是没办法啊,钱也交了,誓也立了,没有退路,只能逼着自己硬学。
我开始拟定学习计划,要求自己每天下班后看两、三章书的重点内容,然后把APP里的题目做一遍。
考前一个月开启疯狂刷题和背题模式,把APP和模拟考卷的选择题至少做5遍以上,然后记住部分主观题的关键词。
慢慢的,我习惯了每天下班后断网学习的状态。但最煎熬的还是周末,当别人逛街看电影、刷剧逛淘宝的时候,我得在家看书做题。
之前要好的同事因为常常约不到我,微信也不及时回复,开始和我渐行渐远。
闺蜜也对我诸多意见,抱怨我很没意思,总是拒绝和她的约会。
虽然不能和朋友一起玩耍很可惜,但是我不想白白浪费那些努力的时光。
既然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就要尽力而为,所以考前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好在苦尽甘来,最后我顺利在2年内通过了12个科目的考试,并获得了本科毕业证。
当我做成这件事之后,回头想想好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要长期和自己的惰性作战,也并不容易。
这件事成了我开始改变的开端,它让我明白了,吃学习的苦总比吃生活的苦要好。
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熬过那段不舒服的阶段,延迟满足感,先苦后甜。
事实上,当我克服了这种不舒服之后,收获的也远远不止是一张学历证书。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如何去活,你可以选择及时享乐活在当下,也可以选择忍受无聊延迟满足。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得主动让自己不舒服,否则,当生活让你不舒服的时候就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