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老师写了一篇散文《写散文与包包子》,把散文比作包包子,语言质朴,凝练,比喻恰切,读他的文也如吃干菜包子,不油腻,清香四溢。
文中有一词“面步”,即擀面皮时撒的面粉。此文发出,对“面步”的使用颇有争议,有人说应该用“面醭”,也有人说是“面补”吧。还有人把从百读中找到的“醭”的意思截屏发到群内。
“醭”的一个解释是和面和加工面食时撒的面粉,防止粘连,看来用它是正确的,可它还有一个解释是霉菌,即食物上长的白色菌斑。这样看来,“醭”的第二个解释可就不美观了,当人们看到这个字时,有可能还要查一查,那就没有“步”来得简单明了。
我第一次读到他的这篇文章时,没觉得这是错字,反而觉得用得好,它不仅让人明白是撒面粉的意思,还让人感觉到在擀皮的过程中,不断撒面粉的情景,每一步都离不开它,是它一步步最终辅助面变成了馒头或包子的,给人以动态的想象,这样用很有意境,突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意义更丰富。
我感觉写文章不必拘泥于应该用哪一个词,只能看用哪个词更好。怎么好用,就怎么用,没什么不可以。
“面步”就面步吧,能最好的表情达意,就是最好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