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陪伴,开始意识到学习将是孩子们漫长学生生涯的课题,如果来面对这个课题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功课,陪伴更加的关注孩子的学习上的,但还是立足于先疏通自己,再影响他们,不是指责抱怨,更注重于共同探索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个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不是一辈子当个小男孩,责任与担当的培养不可或缺。
画面一
随着疫情较前平稳,工作相对之前没有那么紧张了,我也开始有意识的投入到亲子陪伴中。很多想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有所调整的。我发现自己也开始庸俗起来了。比如也会开始重视孩子的成绩了,开始留意学习后的检视和反馈了。关于成绩,我是这么考虑的,唯分数论肯定是不行的,但还是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比如尽量每门学科达到前15%,按一个班有40个学生来算,就要争取达到前6名。这个成绩不是来让父母觉得有面子的,而是对于一个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实在太漫长了,在这漫长的学生生涯中,如果能够几个阶段大部分时间处于前15%,一定会对自己有更好的美好的感受,会让自己更加的自信,会更加的有动力去做好手头上的事,而这种对自己的高度肯定和信心会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心境。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决定还是引导他们确立一个学习上的目标,就是尽己所能处于前15%。第二就是找到学习方法的问题了,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核心的思维一是感性思维,二是理性思维。感性就是声音,颜色,形状等感官可触及的内容。理性就是思考,逻辑,分类等抽象层面的内容。思维导图,超级记忆,超级阅读等学习方法还是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及运用的;第三就是持之以恒的投入时间精力,这需要意志力,需要奖惩结合。需要适当的陪伴和引导,是无法回避的需要下苦工的重点节点,包括父母和孩子,父母需要腾出一部分时间来引导,帮助他们更快的走上正轨;孩子需要意识到每一刻时光的珍贵,在应该学习的时候积极投入的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梳理,自己也算是从道理和意义上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体现在陪伴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去引导了。
画面二
孩子开学在即,看到学校老师们都是很努力的为顺利开学做好各种准备,我也一直在思考可以为学习做些什么。现在的班级都有家委会,大部分人去参加家委会工作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家委们也为班级付出付出了很多,我内心对于他们是充满敬意并深深感恩。正好疫情在即,决定还是预定一批口包捐给孩子们的班级,尤其在早期口罩紧张的时候,大批量的预定口罩还是需要努力去找供货渠道的。最后我们还是想办法购置了一批儿童口罩,也算是为孩子们顺利开学尽绵薄之力的,孩子们看到整个过程,知道我们要懂得参与,分享和承担个体责任。现在疫情没有那么紧张了,很多家长也能够顺利买到口罩了,但我们还是执行原来的计划,就是让这1500个口罩可以作为临时替换使用的,而且平时孩子们在年级搞卫生,或者哪个小朋友出现咳嗽喷嚏感冒发烧什么的,也能够及时有口罩可以替换,通过这样的行为,从小养成健康习惯。
画面三
前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借回一批书,书都是好书,但我没有多少时间看。放在书房的书桌上,孩子们看到这些书,总是忍不住的好奇,宁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书,也总是想随时来翻看我的书。一天晚上,我正在干活,大b走过来,拿起我的一本《美的相遇》,然后径直读了起来,刚开始我没有在意,在他读了三页左右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本没有标上拼音的书,但他读得非常的流畅,这本半自传的讲述自己对教育,对阅读和对美的思考,总体而言还是抽象和晦涩的,但大b读的极其投入。这肯定不是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但凭心而论,我确实没有为孩子做过太多额外的培养和辅导。我忍不住放下手头的活,很诧异的问他怎么认得这么多字,他说他好多天中午睡不着的时候,就拿着《新华字典》在那里查询,经常一查就两个小时,只要不认识的字,他就自己查,然后就记住了怎么写,怎么读。听到他这么说,我还是非常感触了,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了每一个生命是一直在很努力很强烈的探索去寻求答案,这才是最大的动力,是父母讲多少道理都无法企及的,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定是经历过这么一个历程。我能够做的就是静静的在身边,默默的欣赏,加上偶尔的肯定和点赞。
本周的陪伴,更多的感受理性之美,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好了,他们慢慢能够理解抽象的语言,总算能够正常的聊天了,甚至还经常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这就是我喜欢的沟通方式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