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
第1节定规矩。
规矩的合法性。
不可以拿班规体验班主任的个人意志。
恰到好处的班规,是那种大多数人能做到少数人违反的,然后通过教育处罚等手段把违反的人数减到最少,这才是班规的功用。
第2节评比。
评比主要靠外部压力来推动工作。哪里热衷于评比哪里的师生就必然缺乏主体性,哪里的领导专门埋怨师生自觉性差。一边大搞评比,一边高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幽默小品。评比不是发展师生的积极性,而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一种伪积极性。哪里热衷于屏蔽,哪里就会盛行形式主义。师生的创造性,正在评比的压力下流失。
第3节批评。
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改变他的外部行为,另一种是改变他的想法,哪个是根本目的,后者。
一些班主任之所以对学生批评过多,一是不明白批评的根本目的,二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第4节惩罚。
一可以适当采用的惩罚。
1.剥夺型惩罚,暂时剥夺学生某些权利,以示警戒。比如取消发言权,不准进教室,请出教室,回家取东西,放学不让回家,停课,调座位,没收物品,取消参加活动权,干部停职、撤职。
2. 偿还型惩罚。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对所犯错误给予某种回应或补偿,表示有所悔悟,愿意改正。比如要求道歉,赔偿罚抄作业,强制补课,写检查,当众检讨。
3.吃苦型惩罚。让学生身身体吃苦,以达到惩戒的目的属于轻微的体罚。比如罚站,罚劳动,罚跑步。
4.冷淡式惩罚。对有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特有表现欲的孩子和对班主任有点感情依赖的学生是有效的。不可长时间使用,用一段时间见好就收。
5.间接惩罚。指报告家长,打电话。目前被班主任用的很烂,效果很差,甚至引起相反效果,请你不要给家长打电话,对于学生可以一次吓唬他,必要时再使用这个武器,如果发现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没有权威,那就千万不要用这招用了,只能降低班主任的微信。
6.升级型惩罚。特点是超出了班主任的管辖范围,上升到了学校一级问题很严重。比如报教务处,给予纪律处分。
二、应该禁止的惩罚。
1.讽刺贬损。
2.打骂。
3.侮辱性惩罚。
4.公布隐私。
5.孤立犯错者。
6.不平等惩罚。
7.无关联惩罚。学生在此事上犯了错误,在彼事上惩罚这种惩罚。给人的感觉不像是教育而像是报复,这是不允许的。
8.学生连坐。这是封建社会保甲连坐制度的残余。
9.家长连坐。不能在学生面前贬损家长。
第5节说服。
原则:提供新信息,从学生的看法出发,说服中不动用权力。
第6节表扬。
第7节榜样。
榜样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呢?与学生的价值观比较一致,与社会风气比较一致,与学生的重要他人的看法比较一致,推荐榜样,而不是命令学生学习某个榜样,通过学习榜样能得到快乐。
时时刻刻都在给学生做着榜样。
第8节舆论。不要公开使用。属于隐性武器,让它自然发生作用,不以当众挥舞,否则有操纵舆论的嫌疑。
第9节师爱。师爱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很多班主任所宣扬的,对学生的爱太情绪化,太私人化,太功利化,像是爱的表演。
第10节威信。班主任的微信主要有三个来源:人格魅力,职务权利,专业能力。
人格魅力。学生最重视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哪些方面呢?亲和力,善于倾听,善于换位思考,公平公正,温和,宽容和耐心,诚信,乐观,开朗,幽默,漂亮。
树立威信保持微信的提法都有毛病,威信不是竖起来的,也没法人为地保持威信,才真的有唯一的人不能把微信放在心上,这是老老实实的说下去做下去,而念念不忘个人威信的人,却有可能使人怀疑他的动机。
建立威信的关键是反思自我,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威信也是一种隐形武器,最好让它悄无声息的起作用,而不要拿来挥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