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好久没更文了,昨晚,当我看到我儿子最新写的一篇作文时,我就更不想写了,我不好意思再写。
因为,我发现我还没他写得好。
每次,只要他说今天有作文作业,我就充满期待。
因为每次他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惊喜。他的文章从未让我失望。
昨天的作文,依然精彩。
他写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写他如何克服困难,信守承诺,坚持赶过去参加一个小哥哥的生日聚会的故事,写得特别真实生动,语言流畅,结构完整,还有一点点感人。

一般来说他的文章都来自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只有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自己真正经历过的,才能写出真实感受,才能打动人。
我看完他的文章,试图帮他修改,但是除了几个错别字,无从下手。
最后,仅仅只是在文末帮他加了短短的一句话。结果,当我把修改过后的草稿发给孩儿爸爸看时,爸爸建议把加的那句话删掉。
他说我的话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我倍受打击,同时,也倍感欣慰。
因为从小我就重视培养他的阅读和写作,花过不少心思,也下过不少功夫。看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都说,培养孩子,妈妈辛苦在前面,后面就会比较省心,可能真的有道理。
如果不趁早帮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写作,爱表达的习惯,等到后面四五年级了再去补,可能难度会加大,花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事倍功半。
很多妈妈说,明明孩子很爱阅读,但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
有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写得太少了,学任何一门技艺都是一样的,熟能生巧。
最少保证每周三篇吧,如果能天天写日记,那就太好了。随便写点啥都行,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一定很明显。
还有一个原因,孩子积累的素材太少。
书看得多,但如果不出去玩,不与人交往,不出去观察和经历,怎么会有东西写?写作又不是背书或者抄书。

写作的素材都是从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而来的。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上周老师布置写一个片段,重点要含有心理描写。
我儿子就写了一段他在路上看到的一场车祸时,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真实又精彩。
他首先写他看到一辆倒下的电动车,根据散落一旁的七零八落的破碎零件,他判断这场车祸一定很严重。
他开始担心那位不知去向的电动车司机,他的眼睛四处搜索,怀着非常恐惧担忧的心情……
果然在不远处发现了一个人倒在血泊中,那种悲惨的场面他不忍心看,不敢看,又忍不住看,那种纠结、难过和悲悯之情,被他描述得非常精准到位,丝丝入扣。
而且小孩子的敏锐度、观察力远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强。
就在短短几秒钟内,他甚至能清楚地告诉你,电动车和电动车司机相距五个车道,他根据这个距离判断出当时相撞的冲击力有多巨大。

每个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是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的。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给他们多创造机会去发现和认识这个鲜活的世界,世界这么丰富多彩,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读书,那未免也太单调了,也太可惜了。
生活处处皆素材,如果小孩小到不足以谈“生活”,那么我们就用“生长”这个词好了。
怎么生长?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当然是靠吃喝玩乐去生长。
尤其是玩,太重要了,我们越是童年越是在玩中学会的一切。
孩子在玩中不经意间所学到的东西,所得到的成长才是最深刻的,最有效的。
如果孩子平时不出门,不去与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更广阔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而是,不是被关在这个课堂里就是那个补习班里,被老师反复无止境地灌输着各种枯燥无味的课程知识,你凭什么叫他写出漂亮出彩的文章?
生活一点味道都没有,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可能有味道?
网友评论
我要转发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