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鸿沟理论」角度上分析:目前 iPhone 在产品市场已经发展

从「鸿沟理论」角度上分析:目前 iPhone 在产品市场已经发展

作者: 邵栋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15:22 被阅读50次

    先引用一段自己写的另外一个《跨越鸿沟》问题的回答:

    Geoffrey A. Moore(杰弗里.摩尔)的Crossing the Chasm(跨越鸿沟)一书是一本讨论高科技创新的经典书籍(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高科技创新理论),有3个版本(1991,1999,2014;最后一版好像没有中译本),后面版本主要是修订了一些案例,基本理论框架不变(2014版增加了一章讨论互联网产业,个人认为价值不大)。
    不重复《跨越鸿沟》一书的基本内容,我认为其有两个理论基础:
    1、非连续性创新(discontinous innovations):指需要最终用户改变行为的创新(和创新的技术复杂性、难度无关),摩尔认为这才是颠覆市场的创新,能够带来巨大商业价值。比如摩拜单车改变了我们短距离出行的习惯,但技术并不复杂;比如LED技术可以得到诺贝尔奖,但终端用户使用灯时并没有太大改变,是连续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和连续性创新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它们之间是渐变的。比如使用电视盒子看电视,我们仍然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但节目的获取方式是通过互联网而不是有线电视;相对而言3D电视要求我们使用专用的3D眼镜对用户行为改变的要求就更大,更偏向于非连续性创新。摩尔在后来的著作中也将非连续性创新称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s,中文也经常翻译为颠覆性创新,这个定义的流行来自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个人认为摩尔的非连续性创新的定义优于克里斯坦森的破坏性创新定义。
    鸿沟是非连续性创新在走向实用主义消费者时,由于用户的风险偏好不同而产生的。
    2、市场中用户(可以是企业用户,也可以是个人用户)对非连续创新(即要求他自身进行改变的创新)风险接受程度不同导致了非连续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也直接导致了鸿沟的产生(这个理论来源于社会学在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

    对于iPhone的分析:
    如果将iPhone所代表的智能手机看做一个非连续性创新的话(跨越鸿沟指的是产品品类,而不是具体一个产品,虽然有时候我们用某个市场领导者产品来指代一个产品品类),其在2007年发布,大约在2010年进入龙卷风暴阶段(tornado),而后在主街(main street)阶段。后面的iPhone 5S的指纹识别、3D touch、iPhone X的人脸深度识别等等都属于主街阶段whole product + 1产品策略中的差异化部分。

    如果你认为指纹识别、3D touch、iPhone X的人脸深度识别也是一种非连续性创新,那么也可以用鸿沟理论来理解它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鸿沟理论」角度上分析:目前 iPhone 在产品市场已经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vb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