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白蜡园
我的家乡坐落在白马河的西岸,由于地势低洼,每年汛期一到村子周围一片汪洋,就连村子也不能幸免,大小街道布满洪水,村庄俨然成了东方的威尼斯。村民们为了更好生存,为了有效抗洪排涝逐渐在在村庄周围筑起了无数台田并在台田四周种上了白蜡。
台田成了家乡的一大特色,白蜡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春天来临,白蜡开始发芽。远远望去,几千亩白蜡园已变成绿色的海洋。园中百草也纷纷露出脑袋,眨巴着眼睛不停地打量着这崭新的世界。沟沿上的各种小花也相继开放,有紫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还有淡蓝色的,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壕沟里的水草也呼应着岸边的花朵,彰显出浓浓的绿色,整个白蜡园景色如诗如画,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仙境一般,心中的感受妙不可言。
再看看水中,各种鱼儿成群结队穿行于水草之间,或觅食,或嬉戏,欢快无比。也有一些独行侠,独自一个在水之中穿行,忽隐忽现。最令人惊奇的是乌鱼的一群幼崽,黑黝黝一大片,数量足有成千上万,它们滚动于浅水区域,所到之处,小鱼小虾鸡飞狗跳。
更有趣的是白蜡园中生活着成百上千种小鸟,有大的,有小的,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也有水中游的,可谓应有尽有。尤其值得一提是许多水鸟,它们由于白蜡园中水源充足,鱼虾资源丰富,便选择常年在此安家落户,走进白蜡园,各个壕沟都能看到水鸟的身影,白蜡园俨然成了鸟类的天堂。
凌晨醒来,栖息在白蜡园中的鸟儿们早已放开歌喉婉转歌唱,声音此起彼伏,堪比百鸟朝凤大乐章。
“三夏”到来,白蜡园里小麦成熟,到处一片金黄。此时村民们撑上小船,一路欢声笑语开始收割小麦,然后一船一船运往打谷场。
夕阳西下,收工的劳力们趁着天还没有黑下来便脱掉衣裤跳进水中,几个人一起弯下腰来迅速卷起一轮水草堵住壕沟一端形成围堰不放鱼儿逃窜,接着另一群人开始从外围向沟里赶鱼,达到目的后用水草堵上另一端,然后所有人都在水中来回走动,不时搅动水下污泥开始汇鱼。不一会儿,沟水变浑,无论大鱼小鱼都把头伸出水面张着大嘴不停喘气。时机成熟,人们都争先恐后抓起鱼来,有人用手抓,有人用网掇。时间不长,人人都收获满满。
麦收很快过去,汛期来临,一场暴雨下过村庄内外全是积水。这时节农村进入农闲期。此时村民们便带上渔具开始去壕沟里捕鱼以打发时光。
我们这里由于水质好,各类淡水鱼应有尽有,就连一些名贵鱼种如撅嘴鲢、黄鳝苗、抹浪鱼也不缺。更为稀奇的是在别处几近绝种的窜鲳鱼也在白蜡园壕沟里经常现身。
汛期到来各种鱼类繁殖特快,所有壕沟几乎都成了渔场。这当口你只要拿上渔具去白蜡园转一圈保证大有收获。
最有趣的是捉蟹。由于野外沟满河平,螃蟹窝被大水淹没,螃蟹们只好移居白蜡墩,一窝几只,十几只,有的还更多。此时你撑上小木船去白蜡园里转一转准能捉到许多螃蟹,或许用不了一上午就能收获一竹篮。
汛期过去,秋天紧随其后。壕沟里的水草经过大雨的洗礼长势格外茁壮,果实也分外饱满。你这时划上小船,或者干脆脱掉衣服赤身下水去采摘菱角或鸡头米。采摘鸡头米的同时不要忘记拔下它的根茎。鸡头米的根茎是上好的美味佳肴,扒掉它的外皮,用虾米或肉丝一炒味道堪比山珍海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采摘菱角或鸡头米的同时,人们也许还会遇到几株水兰花。水兰花在我们家乡是极其稀有珍贵的植物,它茎叶翠绿,花朵透蓝,整棵花草就好像刚刚打过一层蜡又用清水冲洗过一般,样貌超凡脱俗,人见人爱。
随着天气转凉,季节进入霜降。此时满坡绿油油的白蜡叶开始发黄,几天后又转为深红,景致堪与枫林媲美。
叶红即叶枯,一阵大风吹来红叶便开始随风飘落。村民们趁此时机纷纷走进白蜡园开始收集落叶。因为白蜡叶富含油脂,是上好的燃料。用它烧火做饭火苗极旺,燃烧后还不留一点灰烬,故此村民们都争相采集。
深秋一过,寒冬降临,白蜡园失去往日的辉煌,开始变得死气沉沉。可一场冻雨袭来,冰挂又给白蜡园增添了风采。你看,白蜡枝条上挂满冰凌,由于不堪重负白蜡不得不弯下腰来。一阵大风吹过,冰凌相互撞击不停发出“叮铃铃”的清脆响声。这场景也令人激动不已。
最好的景致还在后面,那就是一场大雪后的雾凇景观。几千亩白蜡园被白雪覆盖,白蜡枝条上落满厚厚的积雪,远远望去就像盛开的一朵朵大白花,整个白蜡园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走进白蜡园,仿佛进入美丽的童话王国,那美景着实-令人心旷神怡,叫人流连忘返。
曹会镇,山东微山县人,中共党员,中国诗歌网诗人,中国作家网会员,签约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