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世界天中夜谈解忧杂货店
【文摘·小城名人】许氏祖居地在天中

【文摘·小城名人】许氏祖居地在天中

作者: 草中藏朱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02:53 被阅读50次

    许氏祖居地在天中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08:33:56 来源:驻马店网

    □晚报记者张广智通讯员张贤锋

    关于许姓祖地问题,今天的学者一般认定为许昌,也有人认定为登封,认为那里是许氏始祖许由的始居地。其实不然,通过大量的比类取证,我们不难发现,许由始居地在天中,故许氏祖地亦在天中。这种观点有何依据?能令人信服吗?为此,记者于10月19日采访了平舆县作家协会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张振立,他详细向记者介绍了“许氏祖地在天中”的前因后果。

    许由像(资料图片)

    许姓祖居地的几种观点

    据张振立介绍,何光岳《炎黄源流史·许国的形成和迁徙》引许氏《元至辛酉年谱序》云:许氏“系出炎帝神农氏,其后有裔孙名由者居许以名系地曰许由,有德行,尧命为四岳,访闻异之,召为九州长,试可,将让以天下,由辞不敢受,隐于箕山。至周武王得天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得炎帝之后,太岳之孙文叔,封于许地,在颍川许昌,今许州是也。春秋时国小近于郑,郑图之以为俘邑。后附于楚,迁城父,又迁白羽,厥后国除,子孙以国为氏。其裔蔓延海宇,皆许州所自出也。”从这段谱序中不仅可以看出,炎帝、许由、文叔一脉相承,而且还可以从“有裔孙名由者居许以名系地曰许由”看出许由之名来源于许地,这与宋翔凤“伯夷封许,故曰许由”之说暗合,许昌作为许姓祖地的事实也昭然若揭。这是一说。

    另有曹一新《许由、许姓与许昌》一文载:“许昌地区流传着不少关于许由的故事,还有很多以他的姓名或事迹命名的地方。禹州市城东15里颍水旁有许由台,城北部石桥里也有许由庙。许昌市区西北七里店有许由挂瓢处。鄢陵县城西11公里陈化店乡有许由村,村内有许由寨,村西有许由冢,冢前有许由寺,今存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许由寺公德碑》一通。许昌市各县有23个村有许姓命名:许昌县有许田、中许及五个许庄;长葛县有大许、小许;鄢陵县有许姜庄、许铺、东许、西许及三个许庄、禹州市有许岗、许楼、许屯、许丘、许家沟及四个许家堡。这些村所有许姓居民都是许由的后裔。”试图通过这些今人,孰不知封建社会数千年至今,人民频遭兵火涂炭,颠沛流离,故这种以今人聚族而居的例证难以服人。

    王道生、李立新是调和论者,他们在《论许姓祖地》一文中认为,登封和许昌均是许姓的祖居地。该文引用《后汉书·郡国志》曰:“许昌即许县,与阳城同属颍川郡。”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许昌”和“阳城”、“许州”和“箕山”在古代均属同一个行政区划,其中的关系是一致的、密不可分的。

    许由生活的尧舜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时期,此时的生产力低下,生产活动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期,虽然以农业为主,但还需要采集、渔猎作为辅助。人们为了寻找肥沃的火烧地(丰茂的丛林才能形成肥沃的火烧地),更好地采集和渔猎场所而不断迁徙。许部落发源于登封箕山、嵩山一带,为了寻求更为优越的自然环境,在许由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今天的许昌一带,因为这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就在这一带定居下来。这也太主观臆断了。难道他们不知道“登封”之名来得更晚,是因武则天“登嵩山而封之”得名的这一事实。

    许由的始居地

    在何处

    张振立认为,要谈清楚许氏祖地何在,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历史最早记载的许氏名人许由的始居地何在,为此有必要考究关于许由的历史记载。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至于槐里在哪里,并无更详细的记载。

    《琴操·卷下》: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者仍山而食,渴者仍河而饮……情操高尚,为人耿直,邪席不座,邪膳不食,人称高士。这些记载的都是许由隐居时期的事情。宋·罗泌《路史》:“传谓(许)由隐沛泽之黄城,耕于箕山之下。沛泽即今之沛。”这也是说许由隐居时期的情景。《高士传》:“许由殁,葬箕山之颠。”这说的是许由死后,葬在箕山顶上的事。

    至于许由的为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道:“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水经·泗水注》:泗水“东过沛县”,“昔许由隐于沛泽,左山东峄县有许池水。”

    《峄县志》:“濯缨溪,匡王祠南,西北流至东邹坞入许由河。”

    《滕县志·山川》:“东南五十里曰南明河,俗称捉白河,其源出峄县许由泉。”

    景泰《沛县志》:“今沛峄接界处有许由泉,由之隐居,当在此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此县也,县盖取泽为名。”

    以上这些记载也只能说明许由隐居时期在这一带生活过,留下这么多人文典故,并无实例证明许由的始居地阳城槐里在哪里。

    我市历史学家张耀征先生通过大量的文物考察和比类取证,认定领导秦末农民起义的陈胜所出生的阳城也是大禹治水后建立的帝都古阳城,其遗址就在今平舆县阳城镇一带。

    阳城所在的问题一经解决,考证阳城槐里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槐里作为阳城的一个下辖行政单位,必在其方圆数十里内。

    经过考证,槐里就在今平舆县城的古槐街道一带,这是十分可能而又可信的。古槐镇人至今还保留着喜好种植槐树的习惯,并以保存有当代最古老的古槐树而自豪。

    张振立十分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天中一带西衔山,东御原,是古人行猎农耕居住的最佳所在。

    许氏祖居地在天中

    张振立的论点、论据、论证环环相扣。由此再回到晋皇甫谧《高士传》上,许由和另一位贤人巢父同居阳城人。“巢父者,阳城人也。”“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巢父、许由同为帝尧时代的贤人高士,不但学问很大,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还是一对好朋友。

    那时候天下多水患,狼虫虎豹横行无忌,人类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巢父所居的阳城地处平原,洪水一来就一片汪洋,无处可逃。巢父就根据平原森林茂密的特点,教会族人像鸟雀一样,在树上筑巢而居,族人得以安居,因而奉他为酋长。许由呢,则在族人安居之后教之农耕,使之丰衣足食,也被奉为酋长。族人安居乐业之后,二位酋长无事可做,就结志养性,悠游林泉,自得其乐。

    张振立告诉记者,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巢父和许由的事迹传到了帝尧那里,尧很感动,就派人到阳城来,先请巢父,准备让位于他。可是巢父不干,就从阳城逃走了。再请许由,并且亲自与他面谈。《庄子·逍遥游》中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这段对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就是:尧要把天下的大位让给许由。尧说:“现在太阳月亮都出来了,我这个火把亮着,还有什么意义?现在大雨已经下了,大地已经得到滋润,我这个湖泊里的水就可以闲置了,先生您只要一站出来,天下就可以大治,而我还占着这个位置。我自觉不如您,请接替我管理天下。”许由说:“先生您治理天下,天下就已经大治了。如果我来代替你,我是为名吗?名这个东西,实在无用,我要这无用的东西干嘛?鸟雀在森林里筑巢,只占用一枝;鼹鼠到河里饮水,就为喝饱肚子。您还是回去吧,我不想操那么大的心。做饭的人虽然不想做饭,但其他人也不想代替他工作。”

    就这样,帝尧让位,许由不干,他也只身逃走。二人或许是有约在先,或许是不约而同,先后向北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派人找到箕山,说不接帝位也可以,就做“九州长”,帮助他管理地方总可以了吧。许由听了这话,认为自己的耳朵受到污染,就跑到颖水边,把耳朵洗了又洗。巢父呢,他就更绝了,当时正在颖水边放牛,他以许由洗耳的水为秽浊,就把牛赶到许由洗耳的上游,不愿让牛在其下游饮水。

    尧虽然贵居帝位,但不能强加于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随他们去,把大位传给比巢父许由逊色很多的舜。舜老了,才又传给了大禹。

    巢父和许由,终于达成心愿,终老于山林。特别是许由,他遗留在阳城槐里的后人到了汉代,出了许邵、许靖二兄弟,深得其祖上遗风,在其故里主持月旦评,品评天下人物,名震当时,名垂后世。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许由的始居地在天中,许由的归隐地在登封,而许氏的开国地则在许昌,许由是历史上最早的许氏名人,因此也可以说许氏祖居地在天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摘·小城名人】许氏祖居地在天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ve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