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
由《品人录》谈起——历史的循环

由《品人录》谈起——历史的循环

作者: 荆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3:24 被阅读17次
    由《品人录》谈起——历史的循环

    今天看完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人录》,感触颇多。

    记得我在高一的时候,当时的语文老师有一本《品人录》。我借来读了前几节,觉得写得很好。只是不知何故并没有看完,只是看完了项羽一人。仅此对这一人的品读,就颇有新意,之前我对于项羽这个人的印象基本停留在破釜沉舟、鸿门宴、霸王别姬等几个词的层面上。对于他的评价,我比较认同李清照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才发觉从一个人身上竟可以发掘出如此多的东西。

    《品人录》中易中天老师选择品读的五个人分别是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和雍正,都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这几个人,后世也是说来说去,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很正常的。记得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我颇以为然。其实这句话放在这五个人身上也有一定的道理。项羽败给了刘邦,他固然缺点多多,可那种霸王别姬时的英雄悲情却令人动容。都说曹操是奸雄,打不过人家就说是奸雄,这算什么本事,天天拿正统说话,可哪个正统不是用刀剑和血换来的。武则天争议极大,就算她留个无字碑,还是无字胜有字。她挑战了上千年的传统,做了皇帝,这血染的皇冠戴上之后才知是那么沉重。海瑞,作为清官的代名词,已被人传颂。可他过于理想化,以一己之力去实践先贤理想,我赞其英勇。雍正,人们对他的误解颇多。他也比较尴尬,夹在中国历史上颇具话题性的两个皇帝康熙和乾隆之间。人们常说“康乾盛世”,至于雍正,有时候做得再好,也被人说成承先帝盛功,是个好的守成之君,就更别说做得不好的假设了。

    在品评这五个人之外,我对易中天老师提出的制度与人的关系更感兴趣。他反复提到一个词——群体意识。

    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对于这样一种文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维系群体生存。这就只能靠道德,不能靠法制。

    这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那就是为什么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大部分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触及制度深处,就无法改变“德治”的传统。而这种传统的力量之大,任何个人都无法抵抗。

    书中提到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由此易中天老师写了这样三段话。


    黄先生把这部书中所述,称作“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因为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帝朱翊钧、权臣张居正、阁老申时行、名将戚继光、清官海瑞、哲学家李贽,到太监冯保、贵妃郑氏、首辅高拱、皇子朱常洵、将领俞大猷等等,统统都没有好结果。黄先生认为,“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正因为制度本身出了问题,所以,皇帝是励精图治还是偷安耽乐,辅臣是独裁揽权还是妥协调和,文官是廉洁奉公还是贪污舞弊,武将是富于创造还是习于苟安,思想家是极端进步还是绝对保守,都无关紧要而且没有意义。因为“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在此以前,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被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分成好人和坏人、君子和小人,分成仁君和暴君、明君和昏君,或者忠臣和奸臣、清官和贪官,以及好汉和混蛋、英雄和流氓等等。于是,历史人物无一例外地都被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红脸的、白脸的、花脸的和没有脸只有白鼻子的,纷纷登台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的关公和黑脸的包公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历史就这样循环往复着:由乱而治,由治而乱;由兴而衰,由衰而兴,直到有一天,这戏再也唱不下去。


    这三段话的论述极为精彩,把历史的不断重演的原因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我们总说吸取历史教训,可是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来不去吸取教训。这或许是历史不断重演的原因之一。而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制度又是人定的,而人又受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就是上面提到的群体意识,纵使你是帝王,也无法抵抗这种文化意识,还是会牵制于群体。这也是《品人录》中五个历史人物为何争议那么大,因为无论成功与否,标准都是文化决定的。别人赞美你,骂你,都是有目的的。在这种群体意识的影响之下,任何制度的改革阻力之大超乎想象。因为你要打破一个制度,就需要及时建立一个新制度,而新制度的建立谈何容易。在新的制度还没建立好的情况下,打破制度只会引起更大的混乱。辛亥革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之前我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就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可是革命之后呢?新制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中华民国在跌跌撞撞中前行。但还有个问题就是,不破不立,往往新制度还没完善,就被扼杀了。所以还是需要革命而不仅仅是改革了。制度的变革仅仅通过改革是很难的,所以历史上大多数改革都失败了,失败之后往往就快到了革命的时候,也就是改朝换代,由此进入历史的循环。

    难道这个循环无法打破吗?我们国家如今实践的,就是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于答案到底什么,就需要实践来解答了,当然,实践是需要时间的。我期待答案,我也在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品人录》谈起——历史的循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b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