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烟雨亭百态人生
唐诗往事07——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诗往事07——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 冬麦的园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21:00 被阅读284次


    1

    杨炯(650—693),华州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四杰命运多舛,四人中就有三人死于非命,只有杨炯得善终,但年岁也不高,仅43岁,且身后萧条,没有子嗣,其中以骆宾王和卢照邻年岁稍长,杨炯和王勃同龄。

    2

    杨炯出身名门,但到他这一代已经衰落,他的父亲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只知道他的伯父杨德裔曾在地方州县担任要职,杨炯自称“吾少贱也”,可能幼时家境并不怎么好。

    杨炯也是个早慧的才子,从小聪明颖悟,文章写得很好,10岁就考中童子科,被视为神童,待制弘文馆。

    弘文馆是太宗时代就设立的,主要负责整理校正书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的设置;同时又招收弟子、教授生徒,相当于中央直属的学校,能到里面学习都是贵族子弟,且名额有限。

    杨炯当时年岁尚小,中了童子科后,继续入弘文馆学习,以待日后参加科举考试,所以称为“待制弘文馆”,杨炯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到里面学习,因该是中了童子科之后才有的殊荣。

    3

    只可惜,杨炯的辉煌便止步于此,从10岁到27岁,这10年间,一直都是“待制弘文馆”的身份,生活仿佛止步不前,他的心情压抑而彷徨。

    这期间土蕃大举入侵西北边庭,渴望挣脱樊笼、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他,写了这首《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描写一位埋首穷经的书生弃笔从戎、从军边塞的过程,写得气格豪迈,壮志昂然,远非当时柔靡浮艳、吟弄风月的宫廷诗可比。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一句更是广为流传,后来王维的“岂学书生辈,窗前一老经”。高适的“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想必都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

    而这一句更是喊出了作者的心声,只可惜,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炯一生都困守书斋,从来都没有机会实现他的豪迈愿望。

    直到27岁,杨炯才应制举及第,补九品校书郎(专门校勘典籍的官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也就是这一年,和他同龄的好友王勃,也是27岁,渡海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亡。

    6年后,经中书侍郎薛元超举荐,杨炯为迁为太子詹事司直、崇文馆学士。崇文馆隶属于东宫,主要负责校订书籍和为太子提供顾问,这可能也是杨炯心情颇为舒畅的时期。

    杨炯生性简傲,自恃才高,看不惯朝中那些无才无德、滥竽充数的官员,称之为“麒麟楦”(用木头装饰而成的假麒麟),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说,宴会上常有人假扮麒麟取乐,这些人用修饰好的角和皮毛,覆盖在驴的身上,巡场而走,待到揭去这些修饰品,驴还是驴,那些无德而高官厚禄的人,和这个假扮麒麟的驴有什么区别!

    其倨傲的性格可见一斑。

    4

    杨炯只在太子詹事司直的位置上坐了两三年,没想到远离宫廷的他却无辜卷入一场权利角逐。

    684年高宗病死,武则天称帝,杨敬业在扬州发起兵变,杨炯族中一位兄弟名叫杨神让,也参加了扬州起事,杨炯因此受到株连,被贬谪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

    但毕竟与他关系不大,所以也没受到太大的处罚,在蜀中呆了4年,期满后又被召回京中,在宫里的习艺馆当个教书先生。

    习艺馆就是设在宫廷里教育机构,负责教宫女学习经史、算术、众艺等,后来被没藉入掖庭的上官婉儿,也曾在这里学习(由此可见唐朝中多么重视教育,连宫女、没入掖廷的罪臣家属也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学习知识)

    这时刚刚步入仕途的宋之问也被安排在习艺馆教书,他俩在这里成了知交,杨炯没有子嗣,对宋之问托以后事,宋之问也满口应承。

    5

    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这天要准备供品供奉佛祖和僧人,宫中也出盂兰盆分送佛寺,这在当时是个盛大的节日,武则天亲自带领众臣上洛南门观看。

    这种盛事,朝中大臣少不了赋诗作文讴歌称颂,特别是武则天,大概是反对她的人太多了,对这种颂美之声特别享受,奉承得好的,还可由此获得加官进爵的机会,因此士人趋之若鹜。

    在习艺馆呆久了的杨炯也没免这个俗,他作了《盂兰盆赋》对女皇作了一番称颂、赞美。

    不知道是不是献赋的原因,不久,杨炯就被调到盈川(今浙江衢州)当县令,没多久便死于任上,死因史书没有记载,享年43岁。

    杨炯没有子嗣,由他弟弟将棺木运回洛阳,宋之问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亲自为他建造墓地,把他的遗作编纂成集,又为之作祭文《祭杨盈川文》。

    6

    四杰都是才高位卑、名大官小,又恃才傲物、行为不羁,在当时受到很多非议。

    例如裴行俭批评他们“浮躁浅露”,不堪重任;杨炯在任上“为政残酷”,为争排名而“愧居卢前,耻居王后”;骆宾王写诗喜用数字对,被讥为“算博士”;杨炯为文好用古人姓名,又被称为“点鬼薄”等等,不一而足,对他们的文学成就、革新诗风的功劳却视而不见。

    这些非议引起了杜甫的不满,他写了《戏为六绝句》为四杰鸣不平: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近代的闻一多也对四杰很重视,他认为在上官体风行的年代,是四杰让诗歌“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四杰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长安古意》、《帝京篇》便是他俩的代表作,标志着歌行体的成熟;王杨则专工五律。在盛唐之音还没来临的时代,他们的诗歌无异于当时的珍宝!

    下次,将继续介绍初唐第3个30年的诗人——杜审言

    以下是初唐诗坛的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风起春灯乱_春灯公子:普及之功,善莫大焉,内容详实,为文忌平
        冬麦的园地:@风起春灯乱 谢谢
      • 妖怪来也:四杰👍学习了🙏
        冬麦的园地:@妖怪来也 谢谢厚爱💝💝💝
      • 书童2002:恃才傲物,不应该的。可惜这样的才华和志向。
        冬麦的园地:是呢。
      • 欣然吐绿:学习了👏👏👏🍒🍎
        冬麦的园地:@欣然吐绿 谢谢😊
      • 宁蒗王自成:学习,喜欢。
      • 璡石:杨炯的诗没什么接触,只知道他是初唐四杰,原来这么坎坷啊。

        我觉得确实唐朝还是挺重视教育的,我看那个上官婉儿的时候,我就觉得作为一个罪臣的后代,她怎么还能好好学习呢?不学习不可能那么有才华,又不能说她妈妈偷偷教,就那样的肯定,这佐证了她在其他机构的学习了。唐朝就是兼容并包,你看看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开始,太监们是不允许识字的。事业和格局感觉又在走下坡路了。
        冬麦的园地:@璡石 是呢, 杨炯比起其他三位,不太为现代人熟知。唐代的确比较包容兼并。
      • 你的泽佑:四杰之中,可能杨炯名气最低了。估计是他活得比较平凡正常,那三位比较传奇些。
        你的泽佑:@冬麦的园地 是啊,骆宾王凭一首鹅鹅鹅就收割一千四百年来的无数儿童人气了,加上惊艳大唐政治界的讨武氏檄,那声望人气让另三位望尘莫及啊,王勃的滕王阁序虽然也惊艳千古,岂只能望其项背了。卢照邻还有些身世传奇和野史奇事加成,杨炯比他们就算太平凡了。不过历史排名他是第二,古人还是很公正的。初唐四杰这称号并非比他们人气声望,是以他们对唐诗的革新和贡献为主,杨炯在宫中从事的那么多年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加成,在历史文艺文化教育方面付出,比起另三位在江湖扬名四海反而更有贡献。
        冬麦的园地:@六月桂圆 是呢,他一生波澜不惊,再加上教科书里没有选他的诗。不像骆宾王,人人都会背:鹅鹅鹅……
        你的泽佑:@六月桂圆 四杰才华难说高低,人气可能是,骆〉王〉卢〉杨
      • ai玲的苹果园:😊😊🍎🍎🍲👍👍👍👍👍👍👍👍👍
        ai玲的苹果园:@冬麦的园地 晚安!😊😊🍎🍎🍲
      • 枯叶萧瑟:🙏🙏🙏
        冬麦的园地:@枯叶萧瑟 :sunny:
      • 嘘C橙春0308:送个小爱心
        冬麦的园地:@嘘C橙春0308 💞💞💞
      • 孟小满:雪花如糖,雪花姐也写这一类
      • 冷冬年:🌺🌺🌺👏👏👏👏👏
        冬麦的园地:@冷冬年 :sparkling_heart:
      • 演讲与写作:这张图,太牛叉了,作者花了很多心血。这不是普通网络文章了,属于学术性普及文。
      • 演讲与写作:文章写的太好了,不但我跑过来捧场了,第一届到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也马上赶来捧场,他们目前还在路上,名单如下:
        姚雪垠、古华、魏巍、莫应丰、李国文、周克芹、刘心武、张洁、李准、路遥、凌力、刘白羽、霍达、孙力、余小惠、肖克、徐兴业、陈忠实、刘斯奋、刘玉明、王火、阿来、王安忆、张平、王旭烽、熊召政 、徐贵祥、柳建伟、宗璞、麦加、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张炜、刘醒龙、毕飞宇、莫言、刘震云┅┅
      • Mc小杨哥:萨瓦迪卡🌹🌹🌹🌹🌹🌹🌹
        Mc小杨哥:😄😄😄😄😄

      本文标题:唐诗往事07——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dn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