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
上午,读了徐百柯的《儒家之豪迈。》一文。文中引用蒙文通先生的原话:“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我对此赞同非常。
文中这样描写先生外貌:“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眉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使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的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让人一看就是大儒之尊容。
文中说蒙先生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他让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并且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孟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看到这里,一位幽默、不拘小节、诲人不倦的先生立在眼前。脑海中又浮现出一位大先生一一叶圣陶。
张中行写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来纪念这位大儒。作者在文中这样评价说:“左传中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3015/143aaa6eb7c31b58.jpg)
这样一位大作家,始终秉持待人厚,律己严的守则。写文章上恪守简洁之风并且虚心请人修润。对方出于对叶老的尊重,想不直接动笔。叶老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去改,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的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对方只好遵嘱照做。
这样一位力求文风简洁的人,在待人处事上极厚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3015/4f1628bdceeebf81.jpg)
文中写道他生病,有人上家探望。告辞时,客人阻拦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时他躬行,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时才转身回去。
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让人明白了做人的根基在“德”。人们常说“人无德不立。”美德犹如夜色幕上的宝石,它的修立让人焕发出熠熠的光辉。宽容是一种美德,“三尺巷”的故事永垂史册;诚信是一种美德,“商鞅立木”而取信于民;友善是一种美德,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厚德如土,承载其万物,哺育五谷,以鄉子民;厚德如水,处于下而不竭,蓄养深厚,韬光养晦,以滋养他物;厚德如星,毫不不耀目,却让夜行人看到亮光。
具有厚德的大儒,即是土,是水,是星。
“以文宏业,以文培元。在源头中,我们痛饮琼浆;礼敬先贤,超越先贤,在活水中我们海纳百川”,又仿佛看到了一代大儒一一朱熹朝我们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