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亲近的人面前,我是一个话痨。
幼儿园的时候,同桌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女生。
那个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对异性带着些好奇,也带着点回避。最喜欢的朋友,都是同性。
两个女生,家挨得不远,每天一起上下课,一起画画一起大声读书,一起上厕所一起跳绳,感情特别好。
那时候呢,跟一个人感情好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聊天——上课聊来下课聊,每天清早一到教室就迫不及待分享各自回家后的见闻,恨不得两人住在一起,上课了还停不下嘴巴,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导致被老师目光瞄了好几次,最后喊到名字制止才罢休。
那时候,不仅是朋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都是靠面对面谈话,但还是有说不完的话。
小学六年,换过两三个同桌,最长久的就是幼儿园那位。我们一起做了4年同桌,聊了4年的天,成了一辈子的好闺蜜。
我们无话不说,到什么地步呢?开家长会,班主任亲自找到我们家长,说两个孩子老是爱摆龙门阵(四川方言,意为聊天),怕影响了学习,想把我俩分开。
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那时候,小孩子心性,大家聚在一起说点话,有人回应或者附和,就觉得受到尊重,很开心。
所以大家爱讲话,你一句,我一句,关系就在叽叽喳喳中越变越融洽。

初一的时候,班上依旧还是男女分阵营,通常是男生一堆,女生一堆。尽管有些懵懂悸动的心事纷扰,但面上还是一派男女势如水火的样子,很多暧昧的事都靠传纸条。
初中三年都是一个班主任,班主任年纪挺大,是位女性,姓陈。初一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还不熟,熟悉的就凑到一起,实在不行都找同性当同桌。陈老师跟其他老师不同,她说女生之间经常一起,八卦聊的多,还拉帮结派,影响学习,所以所有人必须要按照一男一女的座位来坐。
为此那时我还苦恼了一阵,自己挨着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生,一点青春期开窍的迹象没有,老爱打趣我不说,还一点没风度。所以后来遇上聊得来的女生,就向老师申请换座位了。记得当时陈老师还要我们保证,上课不会经常聊天。
那时候啊,聊天在老师眼里好像是一种洪水猛兽,怕上课的时候分身,影响了学习。
只是没想到,那之后手机的风靡,各种现代娱乐软件、泡沫剧的盛行,竟让一场酣畅淋漓的聊天,成了一种奢侈。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知心朋友,也是同性。我们在一个班,性格又有相似之处——喜欢娱乐八卦,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喜欢刻意讨好别人。所以我们无话不聊。
那个时候,无论去哪里,我们两个都有话聊。看电影,会边看边点评角色,吐槽人物和剧情设定,遇见某个人做了某事,在背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表示不屑;对待老师的某些行为,会很明显地表示自己的厌恶……甚至我们前后桌四个人还组成了团队,一起对抗让我们午休时读书的老师。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养成了一种聊天习惯——就是自己说了话,会很期待别人回应,表达看法。或许是那时候的人心思不深,有什么高兴不高兴都表现出来,想说就说,所以就算有争执最后也会和好如初。

高中三年,我变得越来越沉默。
高一的时候,大家对高考这个词还比较陌生,觉得那真是个遥远的词汇。周六晚上,和室友一人追一个剧直到凌晨4点多,第二天两人一起跟其他室友分享剧情。暑期提前上课的时候,四个室友一起边吃泡面边吃雪糕,还把摆拍的照片都发到空间。我和一个室友都喜欢看小说,一个睡上铺,一个睡对床下铺,经常大晚上的两人对坐在床上,中间晃荡着进进出出的室友,我们就隔着人流唠嗑,分享刚看的小说,安利作者,吐槽剧情。
那段日子,是我高中三年话最多的时候。
后来,作业越来越多,抽屉越来越满,桌子越来越重,床铺下面空位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
室友不住校了,寝室也换了好几次。后来的室友性格沉稳,一心向学,也不爱看小说,不爱听娱乐八卦,不了解热点事件。总之,不知不觉,大家都话都少了。一个人说话,对着空气索然无味。
刚开始我还不适应,很难去接受那种你发出一个话题,明明大家都在,却四下一片寂静,鸦雀无声唯有窗外风声雨声乍响的现状。
很多时候,如果你问个问题,就算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也很少有人会回答;问一个人问题,直接叫了名字,人家也可以当做没听到。多说无益,一切以学业为重,多开口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慢性自杀。
那段时间我是挺崩溃的。我不是一个叽叽喳喳特爱说话的人,遇到感兴趣的话题自认为是比较有内容的,但是知音甚少。晚上一熄灯大家都自觉开了台灯开始做作业,然后就沉默着,不能在沉默中读书,就在沉默中写作业。
后来,包括我自己,都习惯了这种寂静无声的沉默。有时候问了问题没人回答,还是会觉得尴尬,但也就这样了。不懂的知识可以看书,常识可以百度。
大家学会了利用手机,学会了尽量不去打扰别人。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种悲哀。
上大学以后,我已经完全适应了那种突然的沉默或者长久的沉默。很多时候,四个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交流,没有言语,时间维持很长。也会遇到开个话头没人接的时候,摸摸鼻子,当做自说自话,完了。
也会有聊天夜谈时,说到行头,一齐吐槽或者批判,通常是吐槽,因为各自喜好迥异,只有吐槽来的比较整齐。每次聊天过后,都会觉得彼此的感情又有了升华。
然后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又走了。
我对高中那段回忆,是最深刻也最感到悲哀的。可能是因为那会儿还未学会成年人的“沉默是金”,处在一个渴望认同渴望聊天的年纪,却带着沉重的压力。最后也跟着沉默下去了。
但我知道我并没有这沉默而变得成熟多少。所有不开口表达的话语,都藏在心里,越积越多,没有溜走,没有发泄,时间长了,就变成嗔怨。

沉默是金。沉默是针。
很多时候,冷暴力远比语言暴力更伤人。语言是世上最美的表达,却随着很多东西的出现,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
在变得成熟之前,我学会了沉默,却没有学会沉默的内涵。在最想说出口的时候,选择了守口如瓶,最好的朋友,最真的话语,都没能出现。反倒是那段时光,变得更加昏暗,让人难以忘却,也不想回忆。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成长历程,从什么话都说,到说话说一半,再到什么话都不说。
反正于我,沉默不给人辩驳和解释的机会,是对人最沉重的刑罚和审判。
沉默不是金,是针,扎人的针。

希望你学会成长,而不是学会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