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北京台的《跨界歌手》特别火,刘涛、王祖蓝、郭涛、王凯等人一一亮相在这个舞台上。
起初,我特别不解,像刘涛和王凯这样兼具演技和容貌的大牌明星,随便一集四十分钟的《欢乐颂》就可以拿到30、40万,为什么要参加自己不擅长的综艺节目,万一唱歌唱杂了,影响自己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荧幕形象,那多不值得。
难道仅仅是为了钱?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王凯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在乎成绩,重要的是参与,我希望让观众看到我的不同面。而刘涛说,她从小就有一个歌手梦,参加这样一档节目,可以满足自己小小的梦想。
2
很显然,比起演电视剧、电影,刘涛和王凯在唱歌这个专业度极强的领域并不占优显著的优势,他们自己也不能完全保证能够在《跨界歌手》这样特别专业的平台上有完美地表现。
可能唱高音的时候,突然嗓子嘶哑;可能嗓音的表现不够好,唱歌时气息会不稳,中气不足;可能真假音转换不自然,换声点磨合不好。
这些音乐方面专业的问题,像宋柯、高晓松这样的高手会一眼就洞察,懂乐理知识的人也会第一时间发现。
他们本来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但是他们还是顶着巨大的风险,一脚跨进了他们并不能拿捏自如的领域里。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就像王凯说的那样,他想让别人看到更多面,他们都想要实现自己人生更多可能性。
3
回过头来看看四周,很多人都陷在自己舒适区里,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装睡,他们是典型的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的人,不仅如此,当你想做点事情的时候,他们首先露出来的就是蔑视的笑容。
见到一个长得漂亮的女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们会说,这么漂亮还有钱,肯定是被人包养了;看到身边的人突然在某天晋升了,他们会说,这是关系户,水平还不如我呢,肯定背后有人。
他们拒绝承认别人的努力奋斗,更不相信什么努力奋斗的意义。在他们的人生词典里,统统被背景呀、关系呀、容貌呀充斥。就像那个坐在井里的青蛙,永远用自己看到的天空来丈量这个世界。
有的人天天抱怨自己的工资低,可是有没有想过你到底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公司有何理由给你高工资?
总是抱怨,却绝对不去改变,永远活在自己为自己精心营造的小世界里,拒绝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以为你活的那片天地就是这个世界。
既然抱怨工资低,为什么不去锤炼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在某一领域已经达到专家级的水平,何愁拿不到高工资?
你一边享受着公司提供给你的舒适环境,一边又抱怨公司提供的待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想要高待遇,又想要舒适的环境,那就充分利用现在的平台积累人脉和技术资本,然后自己开个公司多好?
整天抱怨、抱怨、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4
最近报了一个网络学习班,进去之后发现里面有好多大神级的人物,他们还在为精进而不断努力。
学习班里,很多人都是斜杠青年,他们白天上班,深夜读书、写作,运营公众号,有的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投入了100多万去学习。比起他们来,我自愧不如。我常常因为懒而不更新公众号,常常以忙为借口读不完一整本书。
而看到那么多的人,为了尝试人生多样的可能性而毅然走出舒适区,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焕发。
人生短暂,不要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在无价值的意义上,更不要的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也许你可能不会成功,但待在舒适区,你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自己八十岁的样子。
喜欢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一书中的一段文字: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舒适区虽然会让你感到惬意,但待在那里你永远都是一个长不成熟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