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之下,觉得乡下村里的年味更浓。因此,不管春节期间多么冷、吃住条件多么不便,我都会在老家实实在在住上七八天,美美的感受一下村里的年味。
接近中年,不再留恋以往的放鞭炮、吃零食、讨压岁钱,也不再留恋以前的穿新衣、戴新帽。仅是老家铁锅里炖出的各种香味,就足以让我欲罢不能、流连忘返,这是城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那是一种时时做梦都都在渴望的味道。

其实,更让人迷恋的,还是老家那种浓情。
忙碌的一年的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凑到一起,或觥筹交错、或瓜子清茶,畅谈一年的收获和喜悦、或憧憬未来美好的希望,笑容洋溢、幸福满满。
大年三十刚一擦黑,全村便开始全村互动拜年。不管走到哪一家,必定是先上茶水,然后是美酒佳肴。你也不是客人,就是最亲最近的一家人。按照辈分坐好,尽情的吃、尽情地喝、尽情的表达一年的怀念,尽情享用永远诱惑的美味。
但是,不管到哪家,都不能等你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杯过后,手机便叮铃铃响个不停了:快到俺家来啊,老相好们都到了,菜也齐备了,酒也烫好了,就等你了。

村里过年的酒宴都是流水席,我们刚走,院子里已经有一帮等着了,握手、寒暄、告别。可是没过一会,又在另一家坐下推杯换盏了,走一路、喝一路、聊一路。
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家,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杯。不知不觉中,已至深夜,村里的鞭炮声响起,继而全村的鞭炮开始密集起来。那是开始煮年五更饺子了。微醉的人们开始各回各家吃饺子了。或者是相约吃完饺子之后继续畅饮。
回到家里,老爹已经把饺子下锅,老娘开始四处给各路神仙烧纸祷告,祈求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饺子上桌,先是大家给老爹老娘磕头,然后子侄们再给父母、叔叔大爷磕头。如果是那位喝醉了,还会提议弟弟分别给哥哥磕头,没完没了。直到老爹老娘提醒饺子凉了才结束。
饺子过后,便是感情亲近的伙伴一起喝酒了。我回家难得,自然是请我的居多,偶尔也会召集大家来老娘的屋里喝,话题没完没了、酒也没完没了,老爹老娘坐在炕上,笑吟吟的陪着我们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
老家过年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化解矛盾怨气。

一个村住着,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口角恩怨。大年三十晚上,理亏者到对方供奉的祖先牌位下磕几个头,口中说着:晚辈给先人们磕头了。而且对方必定还要到理亏者家里回磕。所有恩怨便烟消云散了。不管有理没理的,谁都不能再提了。甚至感情还会好于以前。
这就是农村,我一点都没有觉得是落后、是陋习。相反,它用自己的方式在诠释着文明、诠释着朴实的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