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湘西山村里的年味

作者: 雨亦奇Echo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7:19 被阅读18次

大年三十,当你在异乡的街头吃着冷饭凉菜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年味。除夕之夜,当你坐在冷清的酒吧里点上一杯鸡尾酒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年味。

人们都说年味淡了,我也矫情了,过去两年都选择旅行过年。可身处异乡的时候,才知道大年三十,大家都是各回各家吃年夜饭去了。他们的阖家欢乐与你无关,他们的热闹与你无关。

我喝着冷酸的玛格丽特,不断地回忆着儿时过年的景象。

我的家乡是湘西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子。人们对过年都是积极且认真的,满满的仪式感。

每当离过年还剩个把月的时候,人们就要杀年猪(养了快一年的猪,也可以理解为专为过年准备的猪),一块块地用盐腌制十来天,然后用棕树叶子挂起来,用火昼夜不停地熏个十来天,金黄欲滴的腊肉就制作好了。

我们总是喜欢数有几块腊肉,数着数着,红白的猪肉,就变成了红亮的、金黄的腊肉,数着数着年就到了。看着那梁上悬着的滴着油的腊肉,让人禁不住流口水。

“大人盼打田,小孩盼过年”。过年,小孩是最开心的。过年首先就要购买物资。

离过年还有三四天的时间,母亲则会带着我们上街,买新衣服,买新玩具,买过年的糖果。什么“狗屎糖”(因为形状像狗屎而得名),芝麻花生糖、苹果、梨子,还必须再买一捆甘蔗。父母亲们平常过日子都抠得很,这会儿倒像发财了大方得很。我们自然是开开心心的。

物资准备妥当,人们就着手准备吃食。除了腊肉,家家户户还要制作一道特别的菜,我们把它称为“黄雀”肉。

“黄雀”肉可不是用黄雀做的哦,它是用五花肉做的。记得母亲先是把五花肉切成小条状,然后用个盆子把鸡蛋和面粉搅拌均匀,加以葱姜、胡椒粉等佐料。这时候就可以把锅里倒入很多油,火打开,一边等油开,一边把肉放进面糊里搅拌。等油烧开了,母亲就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裹着肉的面糊,放入油里。锅里顿时“滋滋滋”地响起来,很快面团就变黄了,直至变成金黄色,出锅。这个时候你看看它们的形状,与黄雀像极了,怪不得起名叫黄雀肉。

此时的我和弟弟,早已等不及黄雀肉放凉,用手抓起一团,太烫了,不得不两只手将黄雀肉倒过来倒过去,咬上一口,外焦里嫩,酥酥脆脆,爽口的不得了。一口气我们可以吃很多。

剩下的等全部炸好放凉后,母亲会用干净的塑料袋装好,用线扎紧,以免露风了,就不酥脆了,影响口感。当时家里有两个白色的瓷罐子,形状像即将绽放玉兰花,听父亲说那还是母亲的嫁妆。母亲把封装好的黄雀肉放在里面,待想吃之时再拿出来。馋嘴的我们,一会儿就私自打开,拿出几个偷偷地吃。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这可是难得的零食啊!

有了腊肉和黄雀肉,家家户户还要准备吃粉的臊子。粉可是我们这里的一大特色,现在我们依然习惯早餐吃粉。以前家里条件并不好,除了过年,一般都难得吃上,偶尔上街,才得以吃两回。

我们这里的粉是用米制成的,圆圆的、长长的,不像粉条那么粗,也不像粉丝那么细,大小吃着刚好。粉又有干粉和湿粉之分。平时买湿粉,直接放开水里烫一下,捞出来加上葱姜等佐料,重点是加上臊子。可过年大家都休息了,做粉的店家也要休息,于是他们又把湿粉晾干,变成干粉,要吃的时候,放开水里烫一下,就可以变成湿粉。过年的时候,可以看得女人的背篓里都放着一捆捆的干粉。一般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二十斤,从初一吃到初十。甚至是吃到十五。

除夕之前,母亲就会把臊子做好。过年的臊子可有讲究了,要提前买好冬笋、墨鱼,还要提前熏好腊豆腐。先把冬笋、墨鱼这两样食材切成丝,把腊豆腐切成条状,再加入香料煮熟。臊子就做好了。平常可吃不到这样的臊子,大多都是木耳丝、黄豆、红烧肉之类的。现在条件好很多,平时的臊子种类也多了很多,比如牛肚、猪蹄、羊脚之类的,但是没有墨鱼冬笋腊豆腐臊子,这种臊子依旧只有过年才有,毕竟食材难得。

我记得我特别喜欢吃臊子里面的冬笋和墨鱼,可在一大锅腊豆腐里,要找到冬笋墨鱼丝如同大海捞针,最后也只能全凭运气,吃到一口墨鱼,那就跟中奖了似的。

家乡儿女不管走得多远,不管现在物质有多么丰盛,心里念念不忘的、馋的必定是这口粉,尤其是吃过其他地方的粉以后,你会格外怀念家乡的粉,那种味道无可替代。特别是常年处在异乡的那些人,能吃到一口正宗的家乡粉,绝对会幸福到痛哭流涕。

腊肉、黄雀肉、粉和墨鱼豆腐臊子可谓过年必备,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等到除夕那天,大家才杀鸡宰鸭熬猪脚。

除夕那天大家都特别忙,早早地就会被母亲叫醒,要帮忙贴对联。母亲更是早早起床将贴对联要用的浆糊熬好。即使今天有透明胶、双面胶、固体胶、胶水等众多工具可以选择,母亲却还是喜欢用浆糊。每次贴完对联,我感觉我的双手都可以贴门上了,因为手上满是浆糊。

父亲则负责跺鸡鸭、跺猪脚。这时还得拿出斧子来跺猪脚才行,一般的刀只能切切腊豆腐。这一天,父亲还要担当起大厨的大任,平常都是母亲准备饭菜,而这一天母亲只充当下手。母亲说父亲才是高手,深藏不露。

等母亲一边忙着厨房下手该干的活,一边吩咐我和弟弟叠香纸。等母亲预备妥当,就要拉着我们去庙里烧香。我负责帮忙烧纸,弟弟负责放鞭炮。

去庙里烧香可是过年重大的仪式,而且极为讲究。必须十二点之前完成,大家一手提着个篮子,篮子里装好酒肉、米饭、糖、水果,一手提着一大袋香纸,像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早,抢头条一样,仿佛越早去越能荣获神仙重点关注。孩子们都穿上漂亮的衣裳,跟在大人后面,一蹦一跳。人们在路上碰到,都高兴地打招呼,好不热闹。

别看我们村不过方圆两三里,大大小小的庙竟有四个。我们常常先去将军庙,里面供奉的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将军,不得不惊叹于木匠师傅手艺精湛,果然高手在民间,雕的像都栩栩如生,因为面目过于威风,以至于幼年的我一直不敢直视,到现在我都没搞清将军公公是谁。拜完将军公公,再去河边的土地庙,土地公和土地婆慈眉善目,我很喜欢。接着再去菩萨庙,进庙之前,得把篮子里的肉拿出来,据台人(人们对管庙的人的称呼)说这几位菩萨是吃素的。拜完菩萨,最后是一个立在路边的小庙,也是土地公土地婆。

母亲对于烧香是极虔诚的,每每听到她边点香边小声嘀咕着什么,插了香烧了纸之后,还要郑重地跪在蒲团上,说着祈求菩萨、将军公公保佑之类的话。小时候,我们都学着大人的样子,跪下磕头,也会很认真祈祷菩萨和将军公公保佑。

跪拜完四个庙后,我经常都是精疲力尽的。好在回到家时,父亲已经做好了年夜饭。时间刚刚好,差不多十二点,点燃鞭炮,打开大瓶的健力宝,到满满的一杯,“干杯!”,开吃。父母一年的忙碌在这一刻圆满。

吃过饭,我们就好好地坐着,等待母亲发压岁钱。压岁钱一到手,就出去和小伙伴疯,那个时候,得到5块钱就可以让我们兴奋不已。

到了晚上和父母一起看春晚,玩花炮。快到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小村里燃放起了烟花,我和小伙伴们必定是站在门口呆呆地看着,看着烟花的姹紫嫣红,期待着来年的美好。到了十二点,村子里每家每户都跟商量好了似的,一齐点燃鞭炮,轰轰的响声会持续好几分钟。旧的一年在这鞭炮声中结束了,而新的更美好的一年紧跟着来到了。人们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现在的我们,物质变得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都不再稀缺,漂亮衣服淘宝一大堆,比春晚好看的节目也多了去了。有人说年味儿淡了。

而当我去旅游过年时,当我除夕之夜孤独地坐在冷清的酒吧时,我才知道年夜饭的意义,我无比想念父亲做的那一桌子的菜,无比想念和母亲去庙里烧香拜神的热闹,无比怀念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在家门口看烟花的灿烂,无比想念和亲朋好友坐在火盆边看电视嗑瓜子聊着天的惬意时光。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人们为过年买物资、做美食的认真准备;年味就是大家在菩萨面前虔诚的祈祷;年味就是小朋友们心心念念的压岁钱;年味就是和朋友们相聚的快乐;年味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其实不是年味儿淡了,是我们变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湘西山村里的年味

    大年三十,当你在异乡的街头吃着冷饭凉菜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年味。除夕之夜,当你坐在冷清的酒吧里点上一杯鸡尾酒的时...

  • 2019-01-13

    儿时的年味 I 村里的年味...

  • 儿时的年味|山村里年味浓

    1|前言 我的家乡在山西大同,作为一个地面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在山西很多的地方,也保留着很古老的传统。 ...

  • 儿时的年味|村里的年声

    今年的春节似乎比往年早一些,年岁将近,春运匆匆,路上已是归家的旅人。我人在外面,心却已回到了村里,回到了家里,过年...

  • 儿时的年味|乡村里的年

    乡村里的年,是小时候的年。 乡村里的年,是隆重而热闹的年。 杀年猪,备年货,洒扫庭除。热热闹闹过大年。 这是我对儿...

  • 儿时的年味 | 儿时的年味

    早晨起来,看到小区内家家户户窗外挂着酱鱼干、酱鸭,闻到了过年时特有的香味,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童年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一家人置办年货的样子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打扫房子时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父亲准备年夜饭的香味 儿时的年味是...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前两天和老爸通电话,我说寄了年货回去,今年过年这边家里要来人,我不能和孩子回去了。 那边的父亲沉默了一秒钟说,你都...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是一串精美的风铃,只要记忆的风略过,便会响起清脆的铃声。儿时的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流淌在记忆里,...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在附近的小区停了车,我和男朋友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盒,走回这条我住了十几年的老街道。小时候觉得这条街很长,很宽,来回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湘西山村里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g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