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耳顺

作者: Ryanta | 来源:发表于2021-03-20 09:43 被阅读0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自述。今天我关注的焦点是“耳顺”那么孔子为什么说自己耳顺呢?一般,大家认为的耳顺可能是已经没有了方向,从而谁的话都认为是对的,或是不管别人的观点,一个人走到黑。我孔子的耳顺到底与大家所认为的耳顺有何不同呢?

孔子的耳顺有内外两个部分,外是能够听懂别人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且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叫同理心。《史记》的孔子世家中,司马迁讲:“他日,子路行,遇荷莜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 ”复往,则亡(通无,表不在了)。孔子曰: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大概是说,子路遇到了荷莜丈人,子路问荷莜丈人没有看见夫子,荷莜丈人却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种地都不会,算什么夫子?! ”孔子听说后,认为荷莜丈人是一位隐士,不过,当他们去找荷莜丈人时,丈人已经不在了,于是,孔子说了一番话。那么,丈人之言有道理吗?很明显有。从丈人说的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丈人实际上看不上孔子吃不饱饭就去改变世界的这种行为,这也是一般人的想法,比如管仲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耻”或是某人说过的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在大多数平民中的重要地位。孔子也是想和和调丈人谈一谈,说明他也能够理解丈人说的意义,可见孔子是能够明白别人到底想说明什么。

是孔子在明白了别人想要说明什么之后 就会按照别人说的这么去做吗?那么这里就要牵扯孔子所说的耳顺的内了。仍然说一说丈人,在孔子明白了丈人想要说什么用之后,孔子说了一句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可见孔子也明白自己的大道是不能完成的了,可是他仍然要这么去做 ,因为他认为,君子就应该做正义的事情,而且孔子所说的正义的事情并不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是对天下苍生有利的事情,而且孔子在做对天下苍生有利的事情的时候 并不是根据这件事情是否能完成而判断是否要做这件事情,是考虑自己应不应该做这件事情,如果应该就努力去完成,如果不应该就不去做。他做的推行周礼 恢复人证的事情也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那么到哪个层级才能做到耳顺的呢?本能是不可能的,因为本能的人只有物理层面的耳朵,感受这个物质世界,而情感的人,只会用自己的喜好去评判这个世界,并不能做到包容对方的观点。

而理性之人也是不会耳顺的 ,说准确一点儿是不能耳顺,就比如在座各位如果遇到和自己不同观点的秉持者,会说:“你说的有道理的确有道理”却仍然秉持自己的观点吗?相信大家一定会去争辩。因为是不符合逻辑。逻辑是有公理的,讲问题的时候也需要站在公理之上,而不能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正是不耳顺,才能让在座的各位更加磨练自己的思维,从而变得更强,也因此而得到自己的目标。

只有得到了真正的目标,才可能在完成目标的路上耳顺,就到了道德这一层,可见孔子到了道德这一层,才能做到真正的耳顺。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相关文章

  • 论耳顺

    我们第一次听到耳顺这个词,是在孔子的自述里,孔子曾经在自己的自述里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 论耳顺

    孔子年过古稀,在60岁的时候,他一直在为着他的政治理想而奔波着。 以前他路过一处土地,土地上有一名隐士,那个隐世对...

  • 论“耳顺”

    曾经孔子在他的自述中提到过一句“ 六十而耳顺”,他现在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那“耳顺”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次,一个...

  • 论“耳顺”

    孔子曾说自己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顺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耳旁风一样吗?此时孔子又有没有达到耳顺的境界? 孔子找了个地...

  • 论耳顺

    孔子他自己说等他60岁的时候就已经耳顺了,而耳顺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他已经可以做到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境界...

  • 论“耳顺”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里的六十而...

  • 论耳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自述。今天...

  • 孔子——论“耳顺”

    孔子的一生起起伏伏,颠簸不平。而其中最动荡的一部分,就是孔子离开鲁国之后的周游列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途中,他曾...

  • 论孔子的耳顺

    孔子他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上几则我们看到了孔子的天命,孔子内心中的天命意念支撑着着孔子,给了孔子一个...

  • 论“耳顺”(二稿)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句话里面的“耳顺”是什么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耳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wi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