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论“耳顺”

孔子——论“耳顺”

作者: RiverMg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18:53 被阅读0次

    孔子的一生起起伏伏,颠簸不平。而其中最动荡的一部分,就是孔子离开鲁国之后的周游列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途中,他曾经遇到过很多危险,甚至有过好几次失败。而其中无可避免且最为致命的,还包括了旁人的不理解。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诸子百家纷纷显露头角。而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也会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而孔子和儒家,作为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十分异类的一部分,在当时饱受争议。人们对他们的不理解甚至还激起了一些对孔子的学问提出的质疑。不过,有些人是好意的提醒,有些人是恶意的讽刺。但孔子在自己的自述当中却说自己:“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顺”,说的肯定不是把这些东西全都当作耳旁风一样,右耳朵进,左耳朵出。那么,这里的“耳顺”说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些言论对孔子又是否有过影响?

    一次,一个来自楚国的著名的“狂人”曾经暗中提醒过孔子。他把孔子比喻作凤凰,还说他现在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让他趁着还没有在混乱的官场中牺牲赶紧回头。

    其实这个人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相反,还是当时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在乱世之中,往往人不由己,事情都不会为自己所掌控,都是随波逐流,人各为己,根本无暇去操心别人。正是为此,所以当时也诞生了很多不同的学派。道家是真正的隐士,无为而治,明哲保身。与此相反,也有活跃在官场之中的学派。兵家法家,主张的都是入仕。兵家,以一兵一卒为一个国家强大的基本。法家,依靠法治而来治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时的人们所说的跟儒家一样“不要命”的学派,他们更是纵横在整个乱世之中,在所有的大国小国之间往返,掌控整个棋局,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是纵横家,他们靠的只有一张嘴,不过危险也是很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农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等等。他们都在靠着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之中活下去。

    不过,孔子跟这些人都不一样。孔子有着跟他们不一样的理想和抱负。孔子想要做的,既是最辉煌的,也将是注定艰难的。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去周游列国。途中经历了很多的危险,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轻言过放弃。就连在生命的危机关头之时,他也从来都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轻易改变。

    所以,这个人的话会对他产生影响吗?这肯定是不会的。在生命关头都可以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而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因为这个人的一句话就轻言放弃呢?

    后来,孔子还遇到过长沮和桀溺这两个隐士。当时子路本来是下车向他们问路的,但是后来一说到子路的老师,长沮和桀溺就劝他说:“你与其跟着他每天费心费力的避开那些跟自己想法不同意见不一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样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人呢。”在这里,就很明显的昭示出了他们两家的不同。

    长沮和桀溺明显是属于道家或是农家,他们跟孔子的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道家的理念是什么?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简单来说就是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只需要做好自己。那么道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念呢?我认为这可能跟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联。毕竟当时是一个乱世,人人都为了自保。有些人甚至为了得到一些东西而不择手段。况且他们也明白,单凭一人之力想要改变一个乱世,简直是比登天还难。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真正的平息一个国家,已经是不容易的。一个国家有可能会有内乱,有可能会有敌国来侵,有可能会有奸臣当道,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麻烦。而最关键的是什么?导致这一切的关键,其实都是礼乐崩坏。在礼乐制度彻底改变了意义之后,这个时代也就再也不为人所掌控。诸侯并起,群雄逐鹿。原来的周王朝现在已经沦为了一个小国,只能任由各方诸侯们宰割。而孔子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情况,他决心要恢复礼乐制度,还现在的世界一个太平。他们是在意见上以及观念上的不同。谁都不可能强迫谁。乱世中人各有道,鸟兽不同群。而孔子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原则和理想,然后再拼尽全力的去完成它。

    又有一次,孔子和子路住在石门这个地方。当时看守大门的一个人问子路说:“你是哪一个学派的?出自谁的名下?” 子路回答说:“我来自孔门。”可是这时,那个人的话却让人吃了一惊。他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还偏偏要去尝试的那个人吗?”就从他这一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孔子的所作所为明显是被人家当成一个笑柄来传说的。连一个看门的人都会知道孔子的名号,那么就说明这时孔子的经历和故事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了,在各个国家之间传颂。但是同时,这个人说的话也意味着什么?这个人说的话明显对孔子的学问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嘲笑,他认为孔子是那种不自量力,明明知道不可以,还偏要去尝试的那种自大狂。但这其实都基于当时人们对孔子的不理解。诸子百家之中,孔子的学问在他们看来绝对是最为迂腐,最为繁琐,也最为愚蠢的。但是,如果你真正的了解孔子,你就不会这么认为。这个人他所了解的只是孔子的所作所为,但却并不知道孔子所作所为的目的,也并不理解他做这些事的目的。

    很多人到了这时候有可能就会觉得:“对啊!我所做的事好像确实愚蠢而且很不可能,要不就放弃吧。”但孔子跟他们不一样。孔子此时想要恢复礼乐制度的理想已经是特别的执着,轻易是改变不了的,不用说是一句话,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

    所以,到底什么是所谓的耳顺呢?经过这一番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耳顺肯定不是把一切都当做耳旁风,当做没听到。而孔子所谓的耳顺,其实是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坚定了自己的心愿,且再也不会改变了之后才会有的。孔子理解所有想要劝诫他的那些人所说的理由,他们认为,在乱世之中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值得也不可能。但是孔子的特别之处就在这,当遭到挫折之后,他反而会越来越勇,反而会更加坚定。

   

   

   

相关文章

  • 孔子——论“耳顺”

    孔子的一生起起伏伏,颠簸不平。而其中最动荡的一部分,就是孔子离开鲁国之后的周游列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途中,他曾...

  • 论孔子的耳顺

    孔子他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上几则我们看到了孔子的天命,孔子内心中的天命意念支撑着着孔子,给了孔子一个...

  • 孔子——耳顺

    在孔子对他自己的评价里他说50而知天命,60而耳顺。从鲁国做官失败,孔子便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旅,长达14年。在这...

  • 孔子耳顺

    孔子——这个被称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人物,在他一生当中经历过许多不平凡的事情。当然,周游列国应该也算是其中之一,并且...

  • 论耳顺

    我们第一次听到耳顺这个词,是在孔子的自述里,孔子曾经在自己的自述里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 论耳顺

    孔子年过古稀,在60岁的时候,他一直在为着他的政治理想而奔波着。 以前他路过一处土地,土地上有一名隐士,那个隐世对...

  • 论“耳顺”

    曾经孔子在他的自述中提到过一句“ 六十而耳顺”,他现在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那“耳顺”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次,一个...

  • 论“耳顺”

    孔子曾说自己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顺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耳旁风一样吗?此时孔子又有没有达到耳顺的境界? 孔子找了个地...

  • 论耳顺

    孔子他自己说等他60岁的时候就已经耳顺了,而耳顺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他已经可以做到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境界...

  • 论“耳顺”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里的六十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论“耳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ad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