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中医的感受

作者: 倔强的小脚 | 来源:发表于2016-04-10 23:59 被阅读261次

    其实刚加入写作群的时候就决定要写一写我学中医的体会,但由于每天的感动不一样,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其实今天本来准备了另外一篇作业,但是看到今天一位写友写了一篇中医的文章,突然给了我一些触动,想写一写我学中医的一些感受。

    在学中医之前,其实我对它并没有多少了解,因为我的家乡中医比较少,唯一的接触是我爸胃不好一直在吃保和丸之类的中成药。当时报考也只是因为刚好有一个工作机会的需要。

    但是当我自学考试的时候真的惊叹于古人的伟大,目前有记载的中药就有一万多种,这么多中药的许多都是古人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所以当时我真的是决定要好好学习中医。

    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社会上有很多人非常排斥中医,觉得中医非常玄乎,感觉中医医生们说话也都是神神叨叨。但是我个人真的觉得医学没有好坏对错,能治好病才是正道,只要有疗效,中医西医都不应该拒绝。中医为中国人服务了几千年,确实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前拯救了无数的人命,即使因为中间的断层导致目前的中医存在很多问题,也不应该排斥中医本身。

    因为我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下面也只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体会。

    中医自古一直是师徒传承,但是建国以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中医也改为了学院制。这样的改变确实引发了一些问题。西医的学习更侧重于知识的吸收,而中医则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建立,所以一个好的中医不是从课本里得来的,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跟师以及自己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思考总结并在临床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治病思路。

    大家可以看到同一个病人不同的中医开的方子都不一样,同一个中医不同阶段开的方子也不一样。中医看病讲究治病求本,把握疾病的本质再结合病人的症状施以不同的方剂,因为人体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中医强调病人每隔几日一定要复诊,一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二来根据病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处方达到对症给药。

    很多人都会说中医效果很慢,只适用于调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辨证准确,中药效果是很快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我表姐之前因为服用进口的液态叶绿素引发了过敏,全身爆发红疹,瘙痒难耐,去看西医说是要用激素,我姐没敢用,迫不得已说找我看看,我也是初生牛犊,给我姐视频看了下,就给她开了个方子,吃了一个礼拜,虽然控制住了瘙痒,但是红疹并未褪去,没办法,我找我跟师的医生看了一下,他帮我开了一个张仲景的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我让我姐就按原方原量服用,当天晚上瘙痒完全停止,并且红疹色暗,服用三天后,红疹全部消退。我跟师的老师主要治疗皮肤病以及妇科病,我亲眼见到许多非常严重的皮疹患者多方求药无效,经他治疗数年的皮疹一个月内好了70%-80%。所以错不在中医,而在于缺乏好的医生。

    目前中医专业学生的身份也很尴尬,现在医院包括中医院出于多方考虑,招聘都首选西医专业学生,或者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所以大部分中医专业的学生其实很难接触到传统的望闻问切的中医,我校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在医院实习好多也都是学习西医的治疗手段,并且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做实验搞科研发论文上面,因为毕业要求必须发表科研论文……

    但是我身边仍然有非常多的真正热爱中医的学生,他们埋头图书馆,阅读无数的中医古籍及前人的临床经验,自己主动拜访名中医请求跟师,学习老师的诊疗思路。因为杭州的中药是进医保的,所以这边中医氛围比较浓厚,有很多的中医堂,也有一些好中医坐诊,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机会。

    我看到那位写友的文中提到了搭脉的问题,确实,光从书本的描述很难体会到不同脉象的区别,所以必须要从临床实践中不断感知。现在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会选择跟师2到3年,自己的体验加上老师的讲解方能把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准确度。

    一个好中医的成就需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对医生也有较高的要求,医生要有一定的悟性,并且需要不停的总结修正自己的临床经验。我跟师的老师最初的十年内基本上每日都要把当日的病案回顾温习一遍,尤其是没有治好的病人,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需要阅读大量的其他人的临床经验集,在临床中实践验证。所以中医的传承相对西医来说更难也更慢。

    还有就是中药的问题,确实现在的中药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的框架并没有大的变动。其实每个医生都会有自己的惯用药和常用药,他们也会观察临床的疗效调整药物及剂量提高治疗效果。我校的一位名老中医,他常用的药只有不到十味,通过不同的配伍以及用量的调整治疗不同的疾病,效果非常好。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医生的用药水平,现在的医生用药也并不单纯只是按照课本上药物的性味归经也会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最后学习中医的话我个人比较推崇经方派,也就是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至宋元以前的方子,我首先看的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一阶段的方子经过的历史较长,应用的规律及毒副作用历代研究的也比较清楚。日本人的研究应用也主要集中于经方。《黄帝内经》的《素问》更侧重于基本理论,理解起来有点难懂,《灵枢》则侧重于经络理论及针刺的记载,如果想要学习针灸的话可以看一下。

    写的比较乱,但是真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中医,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能发展的更好更安全,更好的服务于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学中医的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xi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