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傅雷家书整本书,我虽与傅雷相隔一个时代,却也感受到了傅雷对其子爱得深沉。
父爱如山,不像母爱般汹涌澎湃,并不如母爱般温柔,但也依旧细腻。如果说,母爱是那一泓清澈的泉水,而父爱,则深沉如磐石,于无言中坚定、执着的守望着我,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文中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内容有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语气上也有规劝有呵斥有懊悔。在信中傅雷不像是一个翻译家不是评论家。只是一个纯粹的父亲。他在意自己身在异乡的点点滴滴。在文中不乏出现了大量傅雷对于傅聪关于人情世故上的教诲,还有对于傅聪童年傅雷对儿子过于严厉的内疚与懊悔。
有人认为书信是自然诚实真心的土壤。是啊,因为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全都融汇成文字成为书信的一部分,思绪到哪里,话语就到哪里。傅聪之于傅雷的信件更是这样,他敢于剖析自己,承认曾经自己缺乏经验思想青涩而导致的错误,终结自己的经历并给予傅聪血与泪般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在我们读傅雷家书的时候,那些情感的表达真情的流露恰恰应该就是傅雷本雷了吧。
在看傅雷家书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觉,我想傅雷大概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刻,他在对于二子的教育上是因材施教的,对于同样喜欢音乐的傅聪傅敏二人傅雷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大力支持一个坚决阻止,同样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他对于傅聪学习音乐给予他指导,他强调应抓住音乐本身的技巧、然后在从反复领悟和参透中品作品本身,这恰恰也说明了看到事物的本质更需要我们从why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当然对傅雷产生重大影响的不仅仅只有儒家文化。随着傅雷自身的思想在不断的提高,经历不断地完善,最终形成一种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有段时间傅雷还在信中教儿子识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书写而成。只为让儿子更熟悉外文,增强使用外文的频率。
这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在影响着傅雷的人生观和对于教育的看法。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我至今仍记得家书中的谆谆教诲,那种舒心的交流是真切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记忆犹新的启迪。
但其实当我在阅读傅雷家书时我不仅仅被傅雷的思虑周全而震撼,为傅聪得到良好教诲少走弯路而欣慰,更多我会想起的是傅敏。相比哥哥他得到父亲的青睐稍少些。后来文革时期受的冲击也比哥哥傅聪大得多。傅雷着手写这册家书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为傅聪走向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但对于傅敏,更多的人生阅历几乎都是自己摸索。他的人生路比哥哥傅聪坎坷的多,是现实教会了他成长。而这些成长几乎与父亲的教诲关系不大。
傅聪无疑是幸运的,老天眷顾他使他在国内翻天覆地来临至今就站稳脚跟奔往国外。傅敏则不然,他留在国内受尽苦难,在父母不堪临蓐自杀去世时,他虽然痛苦的肝肠寸断却也咬牙坚持活了下来,最后终得洗清罪名翻了身。他这辈子坎坷无数,但这些坎坷也成就了他。无论如何失去的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新归来。
作者:李缘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