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0、《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摘记

50、《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摘记

作者: 黎叔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4:18 被阅读0次
50、《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摘记

我讲《易》,以为一部《易经》,只有三个基本观念:一、易,二、象,三、辞。

可见孔子的意思,不但说一切器物制度,都是起于种种意象,并且说一切人生道德礼俗也都是从种种意象上发生出来的。

“象”的重要既如上文所说,可见“易也者象也”一句,真是一部《易经》的关键。一部《易经》,只是一个“象”字。

象所表示的是“天下之啧”的形容物宜。辞所表示的,是“天下之动”的会通吉凶。象是静的,辞是动的;象表所“像”,辞表何之。

这三个观念(一)易,(二)象,(三)辞,便是《易经》的精华。孔子研究那时的卜笼之《易》,竟能找出这三个重要的观念:第一,万物的变动不穷,都是由简易的变作繁啧的。第二,人类社会的种种器物制度礼俗,都有一个极简易的原起,这个原起,便是“象”。人类的文明史,只是这些“法象”实现为制度文物的历史。第三,这种种“意象”变动作用时,有种种吉凶悔吝的趋向,都可用“辞”表示出来,使人动作都有仪法标准,使人明知利害,不敢为非。—这就是我的“《易论》”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韩注:“极未形之理日深,适动微之会日几。”)。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孔子哲学的根本观念,只是要“知几”,要“见几”,要“防微杜渐”。大凡人生哲学(即伦理学),论人生行为的善恶,约分两大派:一派注重“居心”,注重“动机”;一派注重行为的效果影响。孔子的人生哲学,属于“动机”一派。

因为“象”的应用,在心理和人生哲学一方面就是“意”,就是“居心”(孟子所谓“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之存心)。就是俗话说的“念头”。在实际一方面,就是“名”,就是一切“名字”。

孔子的“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一句话,实是一切训话书的根本观念。

这是孔门人生哲学的一大变化。孔子的“仁的人生哲学”,要人尽“仁”道,要人做一个“人”。孔子以后的“孝的人生哲学”,要人尽“孝”道,要人做一个“儿子”(参观第十篇第一章)。这种人生哲学,固然也有道理,但未免太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里面了。

天下之所以察知有兴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诚或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明鬼》)---这种注重耳目的经验,便是科学的根本。

墨学的哲学的根本观念,只是前两章所讲的方法。墨子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只在于他的“应用主义”。他处处把人生行为上的应用,作为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兼爱、非攻、节用、非乐、节葬、非命,都不过是几种特别的应用。他又知道天下能真知道“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不过是少数人,其余的人,都只顾眼前利益的人。

《墨辩》六篇乃是中国古代第一奇书,里面除了论“知”论“辩”的许多材料之外,还有无数有价值的材料。

庄子是知道进化的道理,但他不幸把进化看作天道的自然,以为人力全无助进的效能,因此他虽说天道进化,却实在是守旧党的祖师。他的学说实在是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大阻力。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大学》的方法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的方法总纲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篇也有此语。诚之作思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又说“诚之”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郅治。

孟子论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却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两字。他对当时的君主说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货也不妨,好田猎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乐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时,须念国中有怨女旷夫;你好货时,须念国中穷人的饥寒;你出去打猎、作乐游玩时,须念国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痛苦。总而言之,你须要能善推其所为,你须要行仁政。”这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点。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学了。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或译父性政策);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rnalism或译母性政策)。

相关文章

  • 50、《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摘记

    我讲《易》,以为一部《易经》,只有三个基本观念:一、易,二、象,三、辞。 可见孔子的意思,不但说一切器物制度,都是...

  • 梁启超与胡适之间的论战

    一、关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辩难。 五四前后,胡适和梁漱溟先后发表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两部光...

  • 中国之哲学思想

    蔡元培先生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作序,言其截断众流、独辟门径,于学术有大功焉。是书也,肇于中国古代哲学史之意义,...

  • 怎么讲故事?胡适的这个方法不简单!(每日观察0019)

    文/樊荣强 昨天晚上的口才训练课,我让同学们借用胡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来讲故事。 胡适写过一本书《中国哲学史大纲...

  • 读《中国哲学史》大纲有感

    胡适著,刚读开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留存下来的“史书”,相对于其它国家还是比较多的,其中不乏诸子百家等。 读史分两...

  • 读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读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date: 201604 快速读大部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前面讲研究方法的第一篇和第...

  • 读《中国哲学史大纲》所想…

    这是胡适先生的一部著作,是近代比较权威、完善的哲学书籍。 本书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

  • 读《中国哲学史大纲》有感

    哲学在我的脑海中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虽然读中师时也开设这门课,但毕竟受年龄和专业限制,也就皮毛而已。 从《中国...

  • 梁启超与胡适

    夏晓虹 20191117南山书城三楼活动区 梁启超《国学小史》借鉴了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结构

  • 知行格第147日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147日 日阅读:读《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下》等,阅读2小时半左右。 日锻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0、《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z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