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胡适先生的一部著作,是近代比较权威、完善的哲学书籍。
本书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重点论述了《周易》、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述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关系,人性论,人生问题等。
文章首先提出了哲学的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其次说出了哲学的主要分类
: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书中讲述了我国古代的哲学史,应该从老子,孔子时代算起。
老子的时代是战乱纷争,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在那特定的时代,老子认为政府的胡乱作为,是导致老百姓痛苦不堪的生活的根源。所以,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政治论点: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等政治哲学思想。老子表面提畅“无为”,其实这正是他忧国忧民的“有为”。
老子的人生哲学则提畅顺其自然,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而提出了不争,守柔的观点。
老子的这些哲学思想,如果放在入世方面那是有一点消极的,但是如果放在做人修心养性方面,则会使人清心寡欲,释然生活。有其精华亦有其糟粕。
老子之后是孔子,孔子出生的年代,正是邪说暴乱横行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另辟蹊径,重振河山。所以孔子的政治哲学,是积极主动的入世派。他的正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旨在重建一种有阶级的,尊卑分明的社会秩序。
仁,义,礼,智,信可以概括为儒家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在那种纷乱的时代,他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道德标准;以及他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使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创立了我国的主要国学之儒家思想。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孔子只是提出了问题(道德标准)却没有指出具体的使用办法,也没有阐述这些学说对人们的影响,交待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勉强之语。作为哲学,胡适认为是不够完整的。
孔子虽为一代圣人,但是他的学生中却没有出现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直到三四代后孟子,荀子的出现,才把儒学创新壮大起来,孟子主张个人主义,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却主张性恶说,提出用严刑重罚来治裁人的天性,他们的学说各有利弊,我们后人也只可选择其精华部分古为今用。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决不能荒废了呀。
要说应用就得说说墨子的哲学思想:墨子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提出了应用主义,至于兼爱,非攻等说法,也是他应用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他的局限性就是太极端主义了。文章也顺带介绍了墨子的另一分支:别墨。也就是新墨派。别墨,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观点。创中国古代历史以客观事实为研究对象,并且有一套接近现代科学的实践,辨证方法。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
书中之后介绍了庄子的纯粹的出世主义。因为他“独与天地精神来往…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他虽在人世,却和不在人世一样,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中国古代的出世派哲学至庄子起完全成立。他的这种哲学其实是消极的,我个人认为只可在失意之时自嘲一番权作安慰罢了。
总结中国古代哲学史,先贤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背景不同,所主张的学说也不同,或多或少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却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可有的放失的选择。
看完书,我也是感想颇多的,如今的科技,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可是精神层面却没有跟上来。人们一直都在说国人缺少信仰,一部分人信仰的佛教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严格说来也不算中国的国教,再者佛教的思想是比较出世的姿态,适合中老年人去修行。年轻人还是不喜欢去接近的。
尽管有各种媒体传播所谓的国学讲座,百家讲坛等,大多数都是按字逐句的讲表面的意思,没有去其糟粕,没有做到为我们现代人所用的选择性。而且现在的讲座充斥了太多金钱的味道(我没有刻意贬低那些专家的意思啊)。国学的灵魂不复再现了。
翘首企盼能有德高望众之人,站出来精编以前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精神瑰宝,本着以国人信仰之目标为本,努力前行,与时俱进地筛选,整理出一门属于我们自己的信仰准则。
如此将是我国民之大幸,也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无量功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