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翠萍 邂逅社工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有一些读者存有疑问,何为“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暴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主要是运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进行沟通,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相处。那么“非暴力沟通”在亲子沟通个案中如何运用呢?
笔者近日接了一个因亲子沟通不良,家长前来求助的个案。首次会谈,家长说了一系列关于自家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笔者能够给孩子提供相关的辅导,以协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康快乐成长。
随着会谈的深入,笔者逐渐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家庭结构、家庭互动与沟通模式等,发现家长所描述的“问题”更多是因亲子沟通不良所致,据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因孩子个别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而生气,事后虽有沟通,但通常是采用说教或动手的方式来处理,导致孩子在一次次说教的副作用下,变得更加“麻木”,变相学会了家长的“暴力”。
在此个案中,笔者首先给予前来求助的家长支持与肯定,因为,笔者在与家长沟通中,不只一次感到来自家长方面散发的‘压力’,孩子对此的感受更加深刻,所以,在正式介入前,笔者首先感谢家长对机构的信任,以及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勇于做出新尝试,并向专业人士求助,这也是专业关系得以建立的关键。
接着,笔者根据前期收集到的资料,做预估,制定相应辅导计划,进行介入。在介入初期,家长每次的开头,都是孩子本周做了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她感到很生气,很想放弃求助。
据此,笔者主要是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给予耐心倾听与反馈,倾听家长言语背后的感受与需要,引导家长逐步认识自己的信念系统,以了解自己每个情绪、行为背后的需要,而不是每次都因外部原因,而触发内在一直未被满足的需要,进而把导火线引致他人,对他人做出指责、批评等行为。同时,引导家长认识到,根据萨提亚模式,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出现所谓的“问题”,都不是她一个人造成的,而是与整个家庭及其家庭成员互动、沟通模式所致,要想孩子做出改变,家长的改变是关键,是榜样。
下面我们来回看一下“非暴力沟通”在会谈中的运用:
笔者:“孩子答应去练习书法,但最后没去,发生了这个事情后,为什么你会生气呢?”
案主:“我生气是因为孩子答应的事情没有做成,不信守承诺。”
笔者:“等一下,在你说‘我生气是因为孩子……’时,停下来想一想,你和自己说了是什么让你生气了?”
案主:“我没和自己说什么。”
笔者:“好,现在停下来,好好体会一下你的心情与想法。”
案主:(沉默片刻,然后说)“我告诉自己,她很没有责任心,答应的事情总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遇到困难就退缩,不遵守承诺……”
笔者:“谢谢。这足够了。现在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了吗?是因为这些想法吗?”
案主:“但是,这样想有什么不对吗?”
笔者:“我不是说你这样想有什么不对。我也没有说,你不该这样说她任性、自私、退缩……。但是,这样的想法让你很生气。想一想,你有什么需要。‘在此时此刻,你需要什么?’”
案主:(沉默片刻,然后说)“XX,我需要她能够信守承诺,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因为我希望自己能够信任她。”
笔者:“现在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需要上,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案主:“失望”。
……
如果案主学会了“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她在与孩子的沟通上,也许就会说:“XX,你答应本周日上午去练习书法,现在不愿意去(观察),我感到很失望(感受),因为我很看重承诺,同时,我也希望我可以信任你(需要)。”
在介入的后期,笔者也逐渐将辅导重点放在“非暴力”亲子沟通模式的训练上,让家长一次次体验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是如何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受自家孩子的影响,孩子在此的作用就如一面镜子,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同时,笔者也引导家长,如何切实将已掌握到的非暴力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的亲子沟通中去,而不再简单粗暴地说教‘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安排’等,让他人知道你的感受与需要,这也是一种能力。
非暴力沟通在亲子沟通个案中的运用,也许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但是,它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也能让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能够真正耐心倾听案主的内在需要,以协助案主发掘自身内在的力量,逐渐发展自我,走向成长。
- END -
邂逅社工专栏作者
冯翠萍,24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佛山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热爱心理学,有一颗公益心,希望能在助人自助的公益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协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发展自我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