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初二,已升任礼部尚书的席书上疏,称杨一清、王阳明文武兼备,有将相之才,杨一清已督陕西三边,在位大臣都是中材,不足以安邦定国,定乱济时非王阳明不可。
明世宗答复说,席书作为大臣,当贡献谋略,共济时艰,何以自我矮化?
六月,席书再荐王阳明入阁,明世宗不理。
七月初七,黄绾上《论圣学求良辅疏》,希望明世宗立尧舜之志,居安思危,起用良臣。黄绾最后说,朝廷之大,怎么会没有一个像傅说那样的贤相,来辅助陛下实现大志呢!
黄绾以傅说喻阳明,希望皇上排除费宏等人的阻挠,延阳明入阁,但明世宗却装糊涂,不予回应。
七月二十二,南都工部尚书吴廷举上疏推荐王阳明任南京都督府总督,朝廷却以王阳明为文官不宜任武职为由,加以拒绝。这显然十分荒唐,当初王阳明平定江西匪患和宁王之乱,都是因为有提督军务之权,方能便宜行事,并建立了辉煌功勋,事后明世宗才赐予王阳明一个文武兼备的新建伯封号。
九月,致仕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林俊上疏请明世宗启用罗钦顺、王守仁、吕柟、鲁铎等大臣。明世宗批转了事。
自费宏任首辅以来,嫉贤妒能,了无作为,朝廷上下越来越对费宏不满。如早在八月,四川按察副使余珊便上疏:“时事渐不克终,纪纲渐頽,言路渐塞,风俗渐坏,国势渐轻,夷狄渐强,邦本渐摇,人才渐凋,刑法渐淆,君臣渐睽,灾异渐臻,俱由首相非人。愿亟去之。”
十月,京师地震,明世宗要求辅臣拟谕修省,首辅费宏答复说“应天以实不以文”,请求暂停修建仁寿宫,工部尚书赵璜则请停玉德殿工程,只保留仁寿宫这个项目。
王阳明乘机上《京师地震上皇帝疏》,要求马上罢免首辅,以杨一清代之。
王阳明在奏疏中说,其(当今首辅)正直不如陈平,忠厚不如周勃,谋断不如房杜,救时又比范仲淹、韩琦差得太远,此人徒以奸佞伴食恬宠,上激天变,下鼓民怨,中失物望,绝非天下之第一流人才。居天下第一等之位,而非天下第一流之人,正古之所谓有圣君无贤佐。
接着王阳明说,他以首辅为陛下之师、之友起卦,分别占得同人之屯和姤之剥两卦,从卦象分析得出结论,相臣妨政,天下不宁,故有京师地震。
王阳明指责,“这个大臣”历事先朝,曾无寸补,以奸佞啗取宠荣;今又曲营虚誉以欺陛下。若不早辨,祸将焉极!此臣不去,则纪纲益頽,而风俗益坏;此臣不去,则国势益轻,而夷狄益强;此臣不去,则邦本益摇,而人才益凋;此臣不去,则言路益塞,而邪正益淆;此臣不去,则君臣益睽,而灾异益臻。
王阳明请求明世宗亟去之,并说可与共济时艰者,昔大学士杨一清;可与共临患难者,如今大学士石珤。
十一月初,御史吉棠推荐杨一清入阁,以便调和费宏与席书的矛盾,明世宗准奏。科道官员认为三边更需要杨一清,主张另选大臣入阁;吏部尚书廖纪推荐彭泽、王阳明、邓璋为接替杨一清的人选;礼部尚书席书则只推荐王阳明任陕西三边提督。明世宗独断,启用被罢免的原兵部侍郎王宪接任杨一清,席书抗辩,遭明世宗切责。
闰十二月,编成《大礼集议》,席书进太子太保,方献夫由翰林院侍讲学士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经筵日讲官,方献夫向明世宗推荐王阳明,明世宗仍然没有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