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略】146
嘉靖六年(1527年)
王阳明与原配夫人诸氏一直没有儿子,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四十四岁生日那天,由父亲王华作主,将阳明堂兄弟王守信的第五个儿子8岁的王正宪过继过来,立为嗣子。嘉靖三年(1524年)5月,王正宪与朱东皋的女儿正式结婚。嘉靖五年(1526)年,王阳明已经55岁,继室张氏为他生下一子正聪,此时王阳明有一妻三妾,三妾都有儿子,有的还比正聪大。
余姚王氏是个大家族,人丁兴旺,子嗣繁茂,后来王华把自己一脉迁居绍兴,但王阳明无疑是一族之家长,绍兴余姚两边的家事都要作主。王阳明封爵以后,王家子弟中难免良莠不齐,狐假虎威、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人也是有的,虽然王阳明家教很严,但也经常顾此失彼,无法面面俱到。
因此,王阳明晚年,家事多有纷扰,还好有弟子们为他分担分忧。
王阳明出征广西前夕,把家事都托付给了弟子、老成持重的魏廷豹,不过他的长子年已二十的王正宪虽然年幼,在家中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
四月,王阳明赠扇给嗣子王正宪,扇面题诗曰:
汝自冬春来,颇解学文义。
吾心岂不喜?顾此枝叶事。
如树不植根,暂荣终必瘁。
植根可如何?愿汝且立志!
八月,小舅子诸经来越面贺,王阳明在为他作的《为善最乐文》中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小人营营戚戚,忧患终身,心劳而日拙,欲纵恶积,以亡其生,哪里有什么快乐?君子之爲善,则仰不愧,俯不怍,明无人非,幽无鬼责,优优荡荡。爲善之乐,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不以得失荣辱而论之。并叮嘱全家人学习《为善最乐文》。
出征前,王阳明把家政和胤子正聪托付给了弟子魏直(字廷豹,萧山人),家中子弟都要听从他的管教,同时把继子正宪的教育托付给钱德洪和王畿。
九月二十三,王阳明停泊严州,写信给儿子王正宪,嘱其凡事与魏廷豹商议而行,读书敦行,内外之防,须严门禁;一应宾客来往,依所留告示,不得稍有更改。
十月,王阳明到达临江(今江西樟树市临江镇),第三次给王正宪去信,叮嘱其凡事按戒谕而行,并要带头听从魏廷鲍的管教,钳束下人谨守礼法,记得代为给祖母诸叔报告平安。
十一月十五,王阳明第四次给正宪写信,通报自己的一路行程,千叮咛,万嘱咐,一如前书,并关心正从的睡眠和饮食情况。
十二月初五,王阳明从平南回信给正宪。他说,知家中平安,果如此,则吾无忧矣。听说叔叔王守度顶撞魏廷豹,不论是非曲直,顶撞就是大不是,又听说他游荡奢纵如故,他到底想干什么?家中有桀骜不服约束的,你要和廷豹一起痛加惩治,否则我回家之日,绝不轻恕。你把我的话,就这样告诉大家。
王守悌叔叔来信说,你想去应试,只怕你功夫没到家,希望会落空,但我不拦你,也不强求你。你要亲近王畿、钱德洪等人,凡是肯以德义勉励你,规劝你过失的,你都要如鱼得水一般。致良知三字,宜加猛省。
最后,王阳明还一一询问了几位叔叔,及家人保一、保三、王祥、王祯、正聪等人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