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我读《思辨的禅趣》

我读《思辨的禅趣》

作者: 茶语语茶 | 来源:发表于2015-11-30 15:27 被阅读261次
 

《思辨的禅趣》是我关注的第五本熊逸先生的作品,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禅宗的书。对于禅,我一向心怀敬意。心怀敬意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不懂禅,仅有的一点点关于禅宗的理解也是源自于报纸书刊中的只言片语,多是小故事,由小处得见大智慧的片段。可能我是一个感觉很迟钝的人,对于类似的智慧,也未能完全理解,多半只是仿佛懂了,转身就又忘得一干二净。

 

    起心读这本关于禅宗的书,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喜欢熊逸先生的作品,因人而定的,非因事而定。但既然花了时间去读,总归得读出些什么,哪怕只是简单知晓也好。之所以写这篇读后感,也是如此。

    先从禅宗是什么,从何而来开始吧。

    据熊逸先生考据,虽然传说中国禅宗来源于印度,祖师爷就是神奇的“一苇渡江”——达摩老祖,但事实上,印度佛教根本就没有过“禅宗”宗派。印度佛教里的禅,是一种修炼的方式,主要指静坐冥想。再从远追溯,这种经典的静坐方式,其源头是婆罗门《吠陀》相关典籍里提到的修炼瑜珈的八个步骤,其中之一就是禅那,也就是禅。但若论考古的话,估计源头还要早。

    达摩的面壁、壁观,应该就是坐禅。达摩一心只传《楞伽经》,传到第五代,也就是著名的禅宗五祖弘忍,禅宗才作为一个宗派正式形成。随后,弘忍的两个弟子神秀和慧能分别在北南传法,形成渐宗和顿宗。从慧能的《坛经》记载来看,《楞伽经》的痕迹淡了,《金刚经》的影响浓了。这或许与慧能当初的际遇有莫大的关系。当年的他正是因为听人偶然念诵《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此开悟,踏上求法修佛之路的。

    对于神秀,我除了那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之外别无他念(因为书也读了一部分,或者后面会有说法)

    也正是因为这偈子,让本是文盲却有慧根的慧能脱颖而出。他以一句”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语惊四座,同时得到了弘忍的极度认可,暗中支持慧能远去岭南开拓土,成就另一番事业。佛教史上讲的禅宗,多半就是指慧能创立的南宗禅。

相关文章

  • 我读《思辨的禅趣》

    《思辨的禅趣》是我关注的第五本熊逸先生的作品,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禅宗的书。对于禅,我一向心怀敬意。心怀敬意的主要...

  • 0224我在悦读

    【0224我在悦读】1392-慢慢 《思辨的禅趣》序一 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两段提到了印顺大师反驳胡适对禅宗史和慧...

  • 剽悍读书营 1392-慢慢

    【0224我在悦读】1392-慢慢 《思辨的禅趣》序一 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两段提到了印顺大师反驳胡适对禅宗史和慧...

  • 每日有书: 思辨的禅趣

    ——· 思维导图 ·—— ——· 关于本书 ·—— 《思辨的禅趣》笔法通俗易懂,一切都...

  • 学佛的困惑

    读熊逸先生的《思辨的禅趣》,想起了多年前写的这篇旧文,现略加修改,以飨读者。——题记 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为了普渡众...

  • 思辨的禅趣——熊逸  (上)

    题记 本书是将《坛经》及禅宗纳入思想史的范畴加以考察的,尽力把那些深刻的或者看似诡异的佛学义理有据第阐释清楚,梳理...

  • 成佛有一条捷径

    熊逸在《思辨的禅趣》中说,成佛有捷径。我不信,我奶奶“阿弥陀佛”不离口,念到八十多岁,也未见她成佛,奶奶临终前还很...

  • 在虚伪的世界里真诚地活着——读《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

    感谢读书会朋友的推荐,让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思辨的禅趣》,作者是神秘的熊逸先生,据说是某位大师的笔名。这本...

  • 有趣的书让你大笑不止

    前几天无意发现这本书《思辨的禅趣》,一路读来,让人忍俊不住。 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那么我不建议你阅读此书。 ...

  • 速途同归波罗蜜

    算是认真地看了这本书: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不喜欢它的副标题,有点做作,和书的内容好像关系不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思辨的禅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dj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