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接到三婶的电话。她问我说:“你这两天有没有空回家一趟,你弟弟后天结婚。”这让我很意外,也很震惊。她说的是我堂弟,也就是她儿子。我这堂弟原本一年前就结婚了,而且一直以来也没听说过他有离婚。随后,三婶告诉我她已经和香香离婚,现在是和另外一个女孩结婚。
三婶,是堂弟的继母。她说的这香香,即是三婶和前夫所生的女儿。在堂弟七岁那年,他亲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留下他和比其大两岁的姐姐。我父亲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可怜,便托亲朋好友张罗着给三叔娶了这第二任妻子。三婶嫁过来时,也同时带来了她和前夫所生的两个孩子。一个六岁的儿子和一个七岁的女儿。
我父亲原本指望三叔有个完整的家,以利于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可没想到娶了这个老婆,也“娶”来了无数的烦恼。可能由于贫困和性格的原因,导致他们家庭矛盾重重。两人不是打就是吵,甚至砸。常年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甚至天天上演“连续剧”。还多次闹离婚,携带孩子私自出走。之后,三叔又把她劝回来。就这样,打打闹闹、分分合合煎熬了十几年。
转眼间,俩人的四个孩子均已长大成人。最大的堂妹,因不堪忍受家里常年鸡犬不宁的环境,早早就自找婆家给嫁了。剩下堂弟和三婶嫁过来时,所带来的前夫女儿香香,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三婶看着身材魁梧的堂弟,就琢磨着让他和自己的女儿结婚。这样一来,儿子既是儿子也成女婿,女儿既是女儿也是儿媳妇。亲上加亲,待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不孝敬之理。沉默寡言的三叔,也没吭声,兴许表示默认。
可虽然三婶把自己的算盘打得很如意,但是他们俩当事人却强烈反对。毕竟是在新时代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包办婚姻呢?因此,一家人又开始大吵大闹。吵归吵,闹归闹,但两人的婚事还是一直拖着,没个结果。
直到前年底,政府开始在我们村征田建工厂。这征田后,每户人家就可以按户口分到失地补偿款。而三婶带过来的俩孩子一直没把户口迁过来,因此必然就分不到钱。这时,三婶和三叔心里就开始心急如焚了。于是就寻思着,要是能让堂弟和三婶带来的女儿闪婚,就可以多分得几万块钱。于是又开始想方设法,做他们俩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俩结婚。
堂弟在父母苦口婆心之下,终于顶不住他们强大的攻势,而被迫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妹妹结了婚。弟妹俩结婚后,三叔家的家庭关系,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因堂弟这桩被包办的婚姻,而引发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堂弟和他老婆压根就不在一起生活。俩人各打各的工,各赚各的钱,仍像以前兄妹一般。因此,这婚姻也最终成了一场游戏。这不,堂弟因不堪自己名存实亡的婚姻,不得不重新在外面找了个女朋友结婚,由此结束了一场滑稽的闹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我堂弟这种被迫成为父母实现自私利益之牺牲品的悲剧比比皆是。
例如我一个朋友自幼爱好武术,并且极其崇拜李小龙,总是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李小龙那样的武林高手。可是,他知道自己已经年近不惑,已不可能成为李小龙那样的人了。因此,他把这个愿望寄托在了他的儿子身上。于是,逼迫他瘦小的儿子必须每天早上、傍晚跟随他习武。假期时,还强令他去武术班学习。哪怕孩子极不情愿,每天都是哭着去,哭着回来。看着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问那朋友这样做图个啥?他脱口而出:“这是为他好,为了让他强身健体。吃苦一时,受益一世。不吃苦中苦,怎成人上人?”
是的,为了孩子成为“人上人”,多少不喜欢武术的孩子,被迫每天学习打打杀杀?为了让孩子成为未来的莫扎特,有多少不喜欢音乐的孩子,被迫每天练习弹钢琴?为了让孩子成为未来的达芬奇,有多少不喜欢绘画的孩子,被迫每天练习绘画。正如,我三婶也以“为了让孩子早日成家”的名义,而让她的儿子和她的女儿结了一场荒唐的婚。
这些家长如此良苦用心,都是为孩子着想吗?或者说都因为爱孩子吗?不,我认为他们不过是以“爱”的名义伪装自己的自私罢了。不是吗?强迫孩子练武术的家长,不过是想让孩子帮他实现成为一个“武林高手”的夙愿。强迫孩子弹钢琴的家长,只是因为他自己曾经梦想成为音乐家,或者只是他自己觉得弹钢琴很优雅而已。强迫孩子画画的家长,或许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内心装着一个画家梦。我的三婶逼迫她俩个儿女结婚,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将来能有个扎实的“靠山”,或者仅仅是为了能多分一份“失地补偿款”而已。其实,揭开这类家长虚伪的面纱,其真实的心理动机不过如此。
众多家长为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或达到某个目的,往往会不顾自己孩子的意愿,而苦口婆心地劝导或强令逼迫其做他们不愿意干的事,并且冠冕堂皇地教导他们说:“这是为你好!”孩子们通常也会毫不质疑地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这么做的。因为,每个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
不错,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天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是我们在爱之前,得明白何谓是“爱”。笔者认为:爱的前提是,让被爱者身心愉悦,心情愉快。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和幸福。可是,一对被父母包办婚姻的兄妹,被迫同床共枕时,他们能从心底感到温暖和幸福吗?一个生性安静的孩子,每天被迫打打杀杀时,他们能从心底感到快乐吗?一个不喜欢弹琴的孩子,每天被迫枯燥地敲击黑白键时,他们能从心底感到身心愉悦吗?一个不喜欢绘画的孩子,每天被迫涂鸦时,他能从心底感到快乐吗?
人均有一个共性:就是违心地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感到快乐。一个失去快乐的人,又谈何幸福。没有幸福感的生活,又谈何人生?一对夫妻,被迫结了没有感情的婚,这婚对他们来说,又有何意义?一个不喜欢武术的孩子,即使他将来真的成了“李小龙第二”,这光环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由此类推,那些被迫弹琴,被迫画画,被迫学各种才艺的孩子,将来即使真的成了名成了家,这“家”和“名”对他们来说又有何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过程。当一个人被迫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或被迫接受了错位的人生命运时,其人生的意义又何求呢?
我多想告诫这些父母:你的孩子即使是你所生所养,但他们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你饲养的一头没有思想的牲口。既然身为人,就有思考、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你们既然是他们的家长,他们的确有必要听取你一些好的建议,但他们没有义务要任凭你的摆布,更没理由要成为你实现某种个人愿望的工具。
因此,父爱母爱之伟大,不在于为孩子设计多么宏伟的“人生蓝图”,而在于尽一切所能辅助孩子去实现他们自己规划的人生蓝图。在辅助孩子实现他们人生梦想之时,有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走自己的道路,做真正的自己。
作为家长,你们可以做的,能做的,仅仅是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快乐,追求幸福。因为人生惟有快乐才是事业,惟有幸福才值得追求。其它,“神马”都不过是浮云!喜欢我的文章,请搜索微信公众号“杨黎明”,加关注。(文/杨黎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99457/d63e7fb799031f3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