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9986/565379a061d09ab4.jpg)
文/关蓝雪
两年前我进入了M公司T部门,这是我离开大学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决定放弃自己的专业转行后第一个向我伸出橄榄枝的还不错的公司,所以自己也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当时整个T部门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热情都是很好的,但是两年的时间我见证了这个高效的团队是如何一步步瓦解掉的。
曾经一度,我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每天去上班时都是心情愉快的,充满激情的,甚至有时放假或者过周末还会期待着去上班。这就是一个高效的团队给员工带来的除工资之外的福利。后来我们这个团队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团结,好多人都是唯自己的利益是图,每天上班的心情也变得比上坟还糟,这也导致了我的离开。
讲这个故事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认为的一个高效的团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一个高效的团队应该是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一群有共同利益的人,一群能协作战斗的人,一群荣辱与共、同舟共济、互相理解的人。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团队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起源于非外部的压力,团队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的倾向。来到T部门的第一年,T部门确实是具有一个高效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所有特点。
改变是从T部门的一个组被分成两个小组开始的。T部门主要的工作有两块业务,分别由两个团队负责,每个团队各自成为一组,在责任划分上基本没有什么交集。这样的组织架构一直推动着整个部门高效的运转。但后来因为业务量的增加,人员也相对的增加,我所在的团队被分成了两个小组,我就是这个新成立小组的组长。正是因为作为组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来自小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压力。这样划分的初衷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一开始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矛盾出现,但最终事与愿违。
虽然分了组,但是在业务和责任上基本没有明显的区别和划分,只是机械的分成了两拨人。大家什么事情都还是混在一起,对一些没有明确责任的事情就容易拖拉和推卸。没有分组的时候,每个成员都是要对T部门的这块业务负责的,所以比较容易为了部门的利益而团结一致。分组之后,每个人只需要对自己所属的小团体负责,更多的来考虑自己小组的利益,对那些没有明确责任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就不上心了,毕竟大部分人都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作为组长,除了部门利益之外,还要考虑和平衡组员的感受,不然这个团队是没办法带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别。在一个公司的组织内部也是这样,我的经历也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这样的组织架构慢慢开始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小矛盾,其实原来这些小矛盾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当时都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合作。但现在大家很快找到了利益共同体,原来个人之间的矛盾慢慢转化为两个组的矛盾,也开始形成了两个分别以组长为核心的小团体。更雪上加霜的是组长和组员之间产生了办公室恋情,而那个组员又是大部分矛盾的核心人物,分组前后一直都是。因为爱情的力量,组长的意志开始被组员绑架,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个原来大家共同的组长变了,变得不再包容,变得锱铢必较,很多事情的做法也越来越多的和那个组员一样,不再互相帮助。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一个组长开始以组员的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两个组之间慢慢的出现了敌对的情绪,出现了更多的推卸责任和踢皮球,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不如从前,而且每个人还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心里很不平衡。团结不见了,组员不高兴,组长也难当,经理也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不断积累,最后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大家貌合神离,整个工作氛围变得压抑。一个新成立的小组,组长也刚来公司没多久,还有很多工作上的问题不清楚,需要学习,但另外一个组又不愿意继续团结互助,无疑是弱势的一方。虽然有领导态度上的倾斜,一直想要把我们这个组扶持起来,让两个组之间能够平衡,但这并没有什么用。这样的工作状态实在是不佳,每天收获满满的负能量,最后的解决方式是我们这弱势的一方被排挤到真的待不下去了,基本上整个组集体离职。
随着公司业务量和人员的增加,一个团队分成若干个小组本没有错,这在组织架构上来看也是更便于管理的。但错就错在,虽然分了小组,但工作内容和职责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和区别,只是机械的把人员拨成了两堆,这实际上却加速了小团体的形成。举个关于加班的例子来讨论一下矛盾激化到什么样的地步。以前没有分组的时候需要加班都是领导指派到个人,虽然也是不能完全平均,但每个人也只是对领导颇有微词,团队之内还是很团结的。分组之后,每个小组的团体内就开始讨论和比较我们组加班多你们组加班少这样的事情,后来就周六周天两个组分别加班一天,这种矛盾也算缓和了一些。但到节假日加班的时候矛盾又来了,今年中秋放假2天,公司规定是节日当天3倍工资,另外一天没有工资,国庆节7天也是只有前3天是3倍工资。因为3倍工资的事情,大家也都开始各动了心思。有工资时自然大家都愿意来,没有工资的那几天就都是各种的不情愿,连没有工资时两个组轮流这样看似公平的协议都无法达成。最后问题当然也还是要解决的,但却已经不能好好商量,只能以争吵的方式来解决。
在T部门2年,见证了这个部门如何从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变成了一堆人心涣散的散沙。摧垮一个组织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内斗。离职时,领导问我对于部门现在的这种状况有什么好的建议。无奈当时自己也是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也没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离开一段时间后,自己反倒慢慢想明白了症结所在。分组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划分,一定要明确和区分工作和责任,尽量减少工作上的交集和重复性的工作,所有事情混在一起是更容易出现矛盾的。尤其禁忌的是,一个项目指派下去最后执行的时候却是这个组做几天那个组做几天,这样是最容易责任不清的了。
现在想明白这些,虽然对之前的工作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但至少也是一点经验,自己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尽量的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就算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至少可以及时解决,不让事情变得那么糟糕。
2015年11月24日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