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并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会激发起孩子的积极性及相互间关系的粘合度。
后来,我发现,大人同样适用。
中午12:00的饭,他早上6:00就顺着网线来问我要吃什么主食。
一大早就被迫营业,这让我想起昨天下午下班之后,接孩子放学回来时,又在沙发上花了40多分钟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洽谈的画面。
顿感现在下班时间已和上班时间界限已模模糊糊,不知起始是何时,只知晚饭越来越晚了。
为什么一点小事也要问我?
我分析了一下,一是新上任,没有很大的主见。二是压力转移,做得恰不恰当,不是自己定的,到时有问题箭头可以指向我。三是认真负责,对有代理人进行请益。
鉴于他对工作的态度精神确实可嘉。
又,老大出差了,做为没有公布的临时代理人所要尽的责任。
我暂时封锁个人思想,暂时妥协将个人时间转化为工作时间,去解决微信那头的焦灼。
“都有什么主食?”
“有面条,包子,还是?你认为什么好我去办。”
我的眼前立即涌现出了红糖麻糍、蒸饺、花卷、千层饼……
“蒸一笼,红薯,芋头,玉米放在一起的田园风光吧。昨天你也辛苦了,主食就用米饭吧,用一个小电饭煲蒸一点好的米。”
“好的,谢谢您(咖啡)(咖啡)”
虽然是由我做主,但我的回答是直接与他的辛苦程度挂勾,我知道他悬着心在等待。
短时间内要买菜,做出十几个菜来并非易事,为解决他的压力以及预料得到的辛苦,我做了权衡,采取了权宜的回答。
他的感谢,是由衷的,是欣慰的。包含了被看得见的辛苦,被承认的劳累,被肯定的价值。
于我,则有了一箭三雕的功效。
相信日后他会更积极,也会更看重我的想法,且会有更多的创造力。
《玲梓的日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