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父母以及身边人经常用"是否听话","是否乖"来判定学龄前孩子的好坏。
听话的乖孩子总是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关注,让人心生羡慕。大家都觉得听话的乖孩子特别的好带,不需要家长花费特别多的心思,带起来特别省心。反之,不听话、不乖的孩子总是需要家长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费心费力,也看不到任何情况好转的迹象。
其实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听从家长的意志和安排,并且所有的意志和安排全部来自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听话的乖孩子为何带起来特别省心,省力。他们任何事情不需要自己思考,只要服从安排就好。但是如此忽视孩子的感受,如此粗暴安排孩子的一切,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Part.2
我邻居家一直都是男主人当家。他把持着家里的大权,家里的一切事宜都来自于他的安排。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尤其如此。
他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他的思想观念就是读书无用论,孩子初中毕业后,他就让他们出去打工。二女儿坚持自己的立场,用哭闹的方式为自己争取到读中专的机会。
唯一的儿子初中毕业后想读中专,但是父亲死活不同意,非让他出去打工赚钱。最终儿子妥协,服从了安排。结果长时间的压抑导致精神状态出了问题,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痊愈。
儿子结婚生子后长期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不出门,也不愿意见人。家里一直靠媳妇赚钱养家。这也导致媳妇儿一直对他有意见,闹过离婚,最终没有离成。
如果当初他的父亲能够同意他去读中专,说不定就不会导致后面的事情发生。但是他的父亲认为读书既费钱又费时,看不到后面的广阔前景。孩子当时服从了安排,但是理想得不到施展,心情郁闷,精神不畅,导致精神状况出了问题。这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到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自己,这又何必呢?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他们的想法该得到应有的尊重。父母在做任何决定前请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地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呢?
Part.3
百万人气母婴博主博主——小土大橙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和儿子定定的一次经历。有一次他们一起出去玩,一起玩耍的哥哥带了一个变形金刚。这个变形金刚特别神奇,只要拉一下车把手,他立马就变成了汽车机器人。在回家的路上,定定看到了一辆货真价实的大卡车,他一直抓着大卡车的把手不肯松手,无论怎么劝他回家,他都不听。
后面妈妈想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问儿子,你是不是觉得拉下卡车的车把手,它就能变成汽车机器人。儿子说是的,然后妈妈跟他讲这辆汽车跟我们刚才玩的汽车不一样。定定拉了车把手,卡车没有变成汽车机器人,他懂得了妈妈的意思。很自然地松开手跟妈妈回家了。
所以说孩子听不听话,跟大人是否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么孩子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关注。即使孩子的想法不能实现,劝起来也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家长不但不关注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动机,只是一味的指责孩子不听话。孩子的委屈会翻倍,他们的情绪会来得更加的凶猛。所以家长听懂孩子背后的情绪特别的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首先要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任何事情之间都有联系,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不听话,如果家长稍微留神事情的前因后果,你就能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方法。就像百万母婴博主小土大橙子,她正是注意到了事情的前后关联,明白了孩子关注的点,总而找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2一定尊重事情的真相,不要刻意夸大后者缩小事情的后果。我家大宝一直不喜欢打针, 小时候打预防针,针扎进去那一刻会哭得特别伤心。稍微大点了,再带她去打预防针,刚走到防疫站门口,她就立刻把脖子缩起来。
如果大人一味地强调打针不疼,反而更激起了她的对抗情绪。于是我换了一种引导方式,我跟她讲,打针会疼,但是疼只是暂时的,疼一下就过去了。今天又带她去打针,她喊着“不打针”,我一直在做思想工作。打针的整个过程还算配合,针扎进去那一刻,哭了一下,然后就没哭了。看她的表情,她应该是领悟到了原来打针也没有那么痛。稍微安慰一下,立刻喜笑颜开。
想让孩子听话,家长首先得听明白孩子的话,这样才能让双方站在同一思考线上考虑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