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同学们回答。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这时,老师说:
“其实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反而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看到这里,禁不住感慨万千,又联想起现在的教育。
在生活中,为人父母,总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孩子少走或不走自己曾走过的弯路。历史回重演,人生也一样,父母再好的经验,也不能替代孩子自己去体验,父母以前吃过的亏、掉过的陷阱,孩子一样要掉一遍才成熟,只是时代不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本质是一样的。
记得心理老师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初中的孩子学习还不错,因为和家长闹矛盾,不想上学,想玩游戏,父母没有办法索性让他玩。
这个孩子玩了三个月,从一个优生玩成了一个差生,但3个月以后他彻底不玩了,说觉得玩游戏没什么意思,当初就是为了和父母斗气,现在想想没必要,输的还是自己,还是去上学吧。
心理老师说:“你还不错,三个月就想明白这个事情,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想清楚,值了。”这个孩子回到学校以后专注学习,很快就把课程补上了。
如果孩子没有解决这个心结,继续按照父母的意愿强迫学习,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爆发,那时更不可控。现在看似走了一点儿弯路,功课落下了,但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调动起内驱力,一切水到渠成。
很多时候是父母怕孩子走弯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修好“渠”,结果“水”就是引不来,甚至中途拐了弯,没有按父母既定的方向走。
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然而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渔夫心中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
“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
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
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渔夫说:“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路人:“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你说一千句一万句,不如他们自己栽一跟斗,跌倒一跤,来得更实在。
朋友的表弟,家境一般,20多岁时家人求亲戚告奶奶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工作,竟然不好好干,吃喝玩乐,甚至请家里最有威信的一个亲戚去说都不起作用。但30岁那年,突然成熟了,结婚生子,里里外外全靠他撑起这个家,家人庆幸孩子总算懂事了。
有些弯路,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你去走,可能会碰壁,摔跟头,但正是它们让你炼出钢筋铁骨,真正走向成熟。
既然弯路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那是不是在孩子年龄越小走,付出的人生成本更低呢?如果是,家长还焦虑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