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者不要写伪善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
前些天在听某个作者的问答中他说出了一番话大意如此。
我如醍醐灌顶,明白了一直存在于自己笔下和心中的矛盾,也终于找到了这个困扰人已久的问题的答案。
人总是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好的,是完美的,不犯错误的,人格健全的,可事实上,鲜有人真能做到这一点。出于保护自己或者维护自己的形象,我们不得不装作自己是最好的,这就是伪善。
比如你在现实中看见老人过马路,心里挣扎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不去扶她,作品里却明里暗里宣扬看见老人应该扶她过马路的思想,并说得头头是道,好像不这么做就没有道德伦理,这不就是伪善吗?
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自己都不相信的观念,又怎么能写得真诚,打动别人呢?
面对真实并残酷的现实,我们或许更应该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人,也不用过于羞愧而掩饰事实,毕竟人是在一步步地纠错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生活中的温情你无需过于美化,它该存在于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不必把人当做完全无私忘我的圣贤。同样,生活中的残忍你也无需过于恶化,抹杀人最基本的良知,毕竟再“坏”的人,也必有他的底线。
“绝对”这个标签是不能贴在人物身上的。
我不相信有“绝对”的人——恶霸也可能受到感化而变好,好人同样有可能受到怂恿而变坏——人就像流水,没有一刻不在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