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故乡最近各媒体都在报道,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并给予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
另据报道,全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2个多亿,所以延迟退休被频繁地提及。
那么,当你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只是嘻嘻哈哈地和朋友们套用公式算着自己会在哪年退休?你们有没有真正的用心想过,还有多少年你也在这个统计数字之列呢?
度过了人生的繁花似锦,你又要去哪里看云卷云舒?
也许,你觉得这个离你还那么遥远,那么你的父母家人呢?你是80后?90后?在娇生惯养当了多年的独生子女之后,你有没有想过,要怎样让你的父母安然度过他们的晚年?
不要说这和你没关系。这个事实已经越来越早的到来了。身边已经听过了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
A,80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有钱。就是那种家里好几套房,有豪车,上班只是为了不给家里惹事的那种。
刚开始,小日子甜甜美美,等生了孩子,男方母亲重病,就回老家照顾母亲了。女方和父母一起来照顾孩子。
在经济条件不差的情况下,也基本全家都发动起来了。如果有一天四个父母都需要照顾呢?
B,80后,姐妹两人,孩子5岁,和我儿子同班。
她的父母相继病了,而且都是那种大病,动不了,需要人全天侯伺候的那种。姐妹两个轮番值班,要做饭,去医院,照顾孩子……
那次幼儿园有活动正好和她在一块。
她和我说起来用轮椅带老人看病,在医院的人山人海里跑上跑下;说起为了让老人吃好饭从以前起早准备好一切到现在从一个大企业关键岗位辞职专职照顾而收入锐减;说起一切时间都在父母身边孩子都没有时间全身心地陪伴觉得特对不起孩子……
一边听她说,我的心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特别的沉重。回去的时候,我用车把她们母子送回了家。真地很想为她做点什么,却又觉得那么的无力,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痛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
C,70后,父母身体还好,但祖父母都已90多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也渐渐地不能离开人了。但老人坚决不同意按照传统做法被轮来轮去地到各个儿子家养老。
她父母兄妹共9人,最后商定由5个儿子每人一星期到老家伺候老人。
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变故。
因为最大的儿子也70多岁了,有时病了,没法伺候,就要退出这种值班,无形中周期就缩短了。C的祖母又变得有点糊涂了,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照顾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
看,这是9个孩子在轮番伺候两个老人,其中的艰难还不足为外人道。到了我们这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该怎样给父母养老,我们自己又该如何养老呢?
不要说我举的例子有特殊性。要说起来,估计身边的人各自有本难念的经。这还只是说的普通家庭,没有说那些无人赡养的,儿女不孝的,农村留守的……
年轻的时候,有时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经常会呐喊:“何处安放我们的青春”。而当事业家庭一切尘埃落定,最该在我们的心间反复思量的是不是应该是“何处安放我们的余生”呢?
所以,你看,养老你要靠儿女吗?到时你忍心让你的孩子为了你而疲于奔命吗?靠社会?看过了文章之初和越来越多关于养老金的报道,你觉得社会管得过来吗?
思来想去,还是只能靠自己吧?
为什么最近《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之类的书卖得这样好,各大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替你规划养老?是不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反正我是,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时间特别的紧迫。懒惰的时候,矫情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它就像一针鸡血,会扎得我瞬间热情澎湃。
爸爸有时看我有些焦虑就会劝我,钱够用就好,不用那么辛苦,什么样的日子都能过。话是这么说,可很多事情确实是钱能够解决的啊。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去拼搏,老了又如何能心安呢?
我想,当我老了,最起码也要做到想吃什么想用什么不会觉得囊中羞涩;病了痛了能够去得了医院请得了医生;身体好时也能够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不用考虑金钱……
再要求高一些,当我老了,真希望能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有一个小房子,鲜花盛开,鸟语花香。阳光下,能安详地躺在摇椅上慢慢地追忆往事,不用着急,不用焦虑,能够让自己的心安然而平静就好。
苏东坡说“吾心安处是故乡”,能够找到一个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此生足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