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次的共读,这一次又完完整整的把《被讨厌的勇气》仔细的读了一遍,不得不说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让人很想思考又很会受益的过程。如果说此刻的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许我的一些见解会让你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文但当抛砖引玉,当然也欢迎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交流心得。
一:“原因”与“目的”
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提到两个人,一个是佛洛依德,这个人大家都多少会听过他的理论和见解,所以大家对这个名字都比较熟悉,另外一个叫阿德勒,他的见解有些跟平常我们想的不一样,所以也就出现了原因论和目的论两种思维模式。
原因论重点讲的是从过去寻找原因,解决此刻所遇到的问题,而目的论则阐述的是此刻的目的进而在未来发生转变进而改变自己。看似相似的找理由的过程一个注重过去一个注重现在,如果是你你觉得应该怎么选呢?
所以沉浸在原生家庭的影响的人,那些不敢直面现在的人,那些一有问题就退缩的人也许并不是过去带来了致命的影响,而是深层次意识当中给了你无法面对的理由,学着适应目的论会让你找到打开未来、改变自己的钥匙。
二:连续的点而非直线
从生到死看上去是一条线,也许是直的也许是弯的,但总归是一条线,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我们的一生是由很多年组成的,一年是由365天组成的,而换句话来说,我们的人生其实是每分每秒,而并非是一眼能够看到的多少年,既然我们不能知晓未来,又怎么能断定我们的人生是连续的线呢?所以连续的点其实更为准确。
因此阿德勒的思想在告诫我们的是珍惜当下,用好当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每天的不同,找寻到自己每时每刻的变化和阻碍自己前进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享受,有纠结、有彷徨、有迷茫,但当这一切过去的时候,你会嘴角上扬,感知到自己的收获和提升。
这样讲也许太过笼统,但是不管情绪还是为人处世,不管是你多么的自卑还是多么的自恋,在这些散布与人生中的点中,你终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三:不适应走出舒适区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着生活的积累,大多会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些专业的杀手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其实是有依据的,也因此我们能够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固有的思维,这些思维或者反应或许大家根本察觉不到,但当遇到某件事的时候大家会去做并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对的。
不过这件事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遇到能够改变自己的方法的时候会理所当然的将其拒之门外,或者内心接受 但身体不接受的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健身非常好,这不但能够让自己变得身材很棒,甚至能够让自己免遭很多疾病的侵袭,但有多少人能够下定决心的坚持到底呢?昨天在跟一帮人喝酒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对一个年长者说:“我真佩服您,每天早上都能够坚持起来跑步。”长者说:“我差不多有四个月了,每天早上跑步三四公里这样。”
如果一个好的习惯成了你羡慕或者敬佩别人的理由,那么你将自己置于何地呢?
阿德勒的心理学虽然好,如果我们只是觉得它好,但是在生活中不去使用,不管是课题分离还是如何看待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这些都只是人生中稍纵即逝的一些让你感觉有意义、有益处的回忆罢了。
所以在这个读书笔记的最后,我想说书虽好,会用最妙,思维虽好,真正变成自己的才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