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国学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六章 分愚智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六章 分愚智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08:41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六章 分愚智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对于如何识人,告诉君主用《滥竽充数》中齐湣王的办法一试就可。这个成词最早出自韩非子《韩非子·内储说上》中,大家都很熟悉。有时候我们把问题想复杂了,认为识人用人是件很复杂的事,其实,很简单,像韩非子说得一样。加之,现代社会用工与劳动关系有很多法律规范与约束,一切按规则办就不会出问题,出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按规则办。

    韩非子的比喻很形象,大家都睡着,都不说话,自然不知道谁是瞎子谁是哑巴。但让他们看东西与回答问题,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个比喻不仅告诉君主如何识人,更让我们明白解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何为事物的本质呢,就是事物的作用与价值,比如杯子的作用是装水,能不能装水把水倒进去就知道了。再比如一个人说百米能跑进九秒,那就让他跑就好了,而不是看他的各种资料。

    聘用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不听人说话,就无法识辨无能之人,不让人任职做事,就无法发现没有德才的人。对于能言会道的人就让他去做事,看看结果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有没有本事与德才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常说人浮于事、尸位素餐,一是没有绩效考核,在职者白拿薪水何乐而不为,二是没有听其言观其行,没有发现不称职不合格的人。

    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管理必须以结果为导向,不能有过多的人为情感。在业绩考核面前,一切“无术不肖者”都会显现出来。对于识人辨才韩非子继续举例子说“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意思是:要想得到大力士,却光凭自己介绍,普通人和乌获就无法加以区别。把巨鼎大案交给他们举,是疲弱还是勇健就表现出来了。一样的道理,一样的办法就能区分出谁在吹牛,谁是乌获。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与任鄙、孟贲齐名,后用作力士的泛称。

    如何识别官吏的才能,韩非子认为“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意思是:所以官职是试验人们才能的巨鼎大案,让他们办事,是愚蠢还是聪明就区别出来了。韩非子的意思一定要让官吏任职做事,岗位职责就是巨鼎大案,能举起来就是才能,举不起来就是无才能。让人任职做事是识人的关键。

    如果君主不能识人,或是不想用最直接的办法识人,结果就是“故无术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言不用而自文以为辩,身不任者而自饰以为高。”意思是:所以没有本领的人从君主不检查自己言论中取利,德才不好的人从君主不任用自己办事中取利。君主不检查他的言论,他就能自吹善辩;君主不任用他办事,他就自命高明。

    实事就是这样,我们说过君主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特质,就会受限于人的认知局限性,没有那个人看一眼就能看透一个人的本质,再说人会随时间与环境的变化的而变化,现在看清并不代表以后也能看清。正是基于以上原因,韩非子一直主张依法识人用人,而不是以个人感觉与喜好识人用人。否则很难识别人用好人,识辨不了人便无人可用,人用不好事情自然办不好,何谈事业成功。

    【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故无术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言不用而自文以为辩,身不任者而自饰以为高。】

    任职任事,这是最好识人辨才的办法。没有考核,就会人浮于事、尸位素餐,这是最大的浪费与消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六章 分愚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en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