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不善也恶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而在我看来“人性本无。 孟子将人性喻水,说水流的确无所谓东西,但是水难道也无所谓上下而流吗,而人性向善,就如同水向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在孟子看来,人性如水势,水往低处走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人性之善也如同水一样岂有不善,若有改变,那也是因为外力导致水流改变了方向,而人之所以变坏也是因为环境所致,所以人性本来是善的,至于为何为恶那都是因为各种外因而成。
而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荀子所言可以理解为人生来就如同那些低智商动物一样, 生来就有耳目之欲,是需要经过教导训化才可以向善的。所以在荀子的眼里,人性本来是恶的,本身的欲望会让人走上各种罪恶的道路,只有通过礼仪、法度等的教化才可为善,才可成圣,如果没有好的教导那人性必显恶丑。
可是,在我看来,人性本无,如同白纸,即无善,也无恶。人性之于人,必在后,若无人,何来人性,有人方可讲人性,无人何谈人性?人之初,本一细胞尔,对其言人性尚早,因为其连性别都没有,更别说人性了。
人,后成其形,再诞于人间,先以啼哭告以人世,鲜有默不作声者。若以啼哭论善恶恐难以服众,人之一生长短不论,若言啼哭岂止现世,谁人无泪,谁人不哀,若以此为善恶论,那天下人或皆善或皆恶。
之后饮人乳以获其力,此为口舌之欲,若以此欲论善恶也是不妥,因为谁人无口舌之欲?食乃人之命也,若因命生欲而论善恶岂非笑耳。少吃或多吃都难论善恶,有不善食者为善,也有不善食者为恶,有善食者为善,也有善食者为恶,人之初欲皆如此,以此为论定善恶却也没有什么由来。
再之后,人之感官之欲皆全,以此论善恶也是难以成说。因为人人皆有欲望,只不过是欲望的深浅不一,欲望的选择方向不一,若以人的欲望为线来论善恶也是难以稳住脚。有人欲浅,淡泊名利,可成贤,也可成庸者。有人欲深,追无止境,可成名,也可成贼。单以欲之深浅论善恶也是难以成理。
而在我看来,人之初,性本无,因本无,所以才有选择,可成善或者成恶,而并非本善或者本恶。而成善还是成恶这取决于父母之行,师者之言,社会之规则。人之初,如同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父母会留下什么样的影子,师者会描上什么的颜色,社会又会定出什么的规则,是这些决定了这张白纸最终的走向与价值,也是这些决定了这张白纸最终的善恶。白纸,无形无色,难论善恶,这正如人之初一样,无性,无性就不论善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