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楚妞毕业的第三年,头两年里,楚妞基本上就在北京的心理/灵性/自我成长圈子里泡着。和同事、同学还是楚妞的塔罗学生在一起聊天时,免不了会提到“缺点”“负能量”“阴暗面”。大多数人谈到自身的缺点和阴暗面的时候,会露出很想要自我改变,却无奈无力的表情。而谈及他人的负能量和阴暗面时,有人会愤怒,有人会避之不及。
但今天,楚妞想要说一个自己思考/实践已久,但从不敢轻易道出的观点:人性本无恶,人性本无贪。
上篇:有关思考,人性本无恶
在北京一家有名的自闭症学校,楚妞做过低龄孩童陪护的志愿者。每周五,家长开家长会无法陪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帮着家长看孩子。大林是孩子中最活泼壮实的一个,上蹿下跳,根本闲不住,也惹出过很多事。每次分配志愿者的时候,总是要给大林找个哥哥,我们女生都自觉管不住大林。
怕什么来什么。
自闭症孩子因感统失调,常常会做出自我刺激的重复行为,比如持续盯旋转的风扇、重复的摇头、摇晃身体或者不停拍打栏杆。大林的重复性自我刺激是滑滑梯,他要占了幼儿园里的滑梯道,别人就甭想玩儿了。
哪天刚好大林换了新的大哥哥,之前可能交接的时候没有讲清楚,让大林霸占了滑梯道,从开家长会一直滑到散会都没停下。奶奶来接大林了拖拉拽扯并使,哄骗说劝皆用,无效。
最后奶奶急了,一巴掌拍在大林头上,大吼一声:你这坏娃娃,奶奶不要你了!说罢转过身就要走。
大林顿时愣住了,接下来做出了让所有人心肌梗塞的动作,他尖叫着从滑梯顶往下跳。
大哥哥伸手去接,砸个够呛。好在滑梯并不高,也有大哥哥的人肉垫。大林只磕了脚。奶奶冲过来,带着哭腔说:你这坏娃娃!坏娃娃!大林听罢开始疯狂的用手砸滑梯,幸而被大哥哥抱住没伤到。事情最终由老师出面解决。望着一老一小别扭回家的样子,楚妞心想:
一个“坏”字,就可以让自闭的孩子做出近似自杀的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
楚妞想起小时候,最害怕被称作是“坏孩子”。这个词意味着不再受表扬和关注,而表扬背后是更多的疼爱和温暖。我常常在想,或许家长是爱孩子的,但他们对孩子做出的冷漠、嘲讽甚至殴打的惩罚行为时,只会让孩子觉得愤怒。
生命在尚未学会应对愤怒时,要么向外攻击,要么攻击自己。
我想,大林一定不明白,为什么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会被奶奶认定是坏孩子。甚至奶奶会生气到,不要自己。既然这生命已不被最爱的亲人重视,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道多少真正走向自杀的孩子,心灵上有过这种自我无价值感。自己判定自己没价值,这恐怕是最严重的自我攻击了。
当人长大,“好”个“坏”的两个标签深深烙印在心底时。也开始对自己的部分愿望和行为习惯做出好和坏的划分。在我咨询的个案和许多聊天的过程中,都发现他们很难面对自己的缺点。他们虽然能看清自己的缺点何在,但一提及自己缺点时咬牙切齿、誓要改变的样子,着实吓人。
人竟可以如此的憎恨自己啊。
如果人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自责、羞愧、愤恨上。那他还有多少力气去尝试、创造、自我实现?
自然,这类誓要改变的人,常常半途夭折。他们也并非没有尝试。
我听说过一种减肥法,7天里,6天饮食清淡,留一天吃油烹肥腻。这样减肥的人,反而容易瘦,坚持的也更持久。我还听说很多作家写反派时,是把自己的阴暗面拿出来大书特书,但这类反派总是栩栩如生。我开始考虑人性的“恶”是否真如宗教故事里那般可怕、令人恐惧。还是“恶”的背后,实际就是个未被满足的孩子,当他不能以常态生长和呈现自己的生命时,只好以自我抛弃或自我放纵的方式让生命成为一场慢性自杀?
说他人“恶”,是对无力改变他人而愤怒的合理化。说自己“恶”则是压抑原有愿望的盾牌。连这原有的愿望都要压抑,则是不相信自己能够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理由。被“坏、错、差、恶”困在内心动弹不得的孩子,要么忘了自己已经长大,成为了有能力调动资源的大人。
我知道很多朋友会问我,那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怎么办。
今天刷到芭学园园长李跃儿的微博,她是这么写的:
芭学园守则第十二条
当孩子工作出错时,不要立刻指出和纠正孩子的行为,让他能在当时或在其后自己发现错误并进行更正。但当孩子做出损坏环境、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必须立刻予以制止。发现孩子的行为不恰当时,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来,让我们这样……”,或“你可以这样……”,尽量不说“你错了”
希望读过这篇思考的朋友,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孩童的时。都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来,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