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班刚走出公司的时候,我打开手机看了一下时间——22:40。很好,虽然我的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是内心已经是热浪翻滚,情绪即将喷涌而出。
坐上回家的出租车的时候,我再也忍耐不住,拿出手机跟好朋友发去了语音消息,跟她咆哮出了我的心声:
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晚呢?这半个多月以来,每天到家都已经是23点以后了,最晚的一天凌晨00:20到家,感觉快被工作掏空了身体。
她说,对啊,我前段时间也一直加班,但是我在公司待到那么晚,好像也没做什么事,一直都在忙,事情好像总是做不完。
她这么一说突然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几个朋友在聊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有几个人说每天忙工作忙到很晚,回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完全不想搭理自己的伴侣。
所以我想,这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遇到的问题,而是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
这件事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必须去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天我又把《精力管理》这本书翻出来重新读了一遍,希望能在管理时间的基础上,通过对于精力的管理找寻一些解决方案。

01
为什么要管理精力
《精力管理》在开头就说: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一个每时每刻都有不计其数的信息在不断更新的时代,节奏如电光火石般迅猛,时间被打碎成了比特和字节。
我们对广度的热爱超过了对深度的关注,注重反应速度却不愿深入思考。我们流连于事物的表象,满足浅尝辄止的片刻欢愉,却几乎从不停留。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争先恐后,却吝于用片刻思考目标或方向。我们事务缠身,却又总是筋疲力尽。
书的开头这段话其实挺触动我的,回顾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吝惜睡眠,用外卖填饱肚子,用咖啡提神,用酒精和香烟解压放松。面对工作的无尽索取,我们变得暴躁易怒,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当结束漫长的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又常常发觉家庭也不再是欢乐和力量的源泉,反而是另一种生活的负担。
我们努力地一心多用,借助电子设备微信QQ邮件,同时处理工作和生活里的多项事务;我们把996当做常态,陷入连轴转的时间模式里无法自拔。
然而,时间还是不够用,或者说永远都不够用,即使我们再怎么做时间管理,一天也只有固定的24小时。
《精力管理》提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思路:高效表现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一天只有固定的24小时,但精力的储备与质量却没有定数。
02
精力的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既然知道了管理精力的重要性,那么当然相应地,我们需要去追溯精力的来源或者说构成。
人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精力也并非单一来源。它同时需要体能上、情感上、思维上和意志上的动力。这四个来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体能精力和情感精力是最基本的精力源。以下我会对四个精力来源做个简述,明天的文章里面会详细讲这四个精力来源。
(1)体能——为身体添柴加火
我们绝大多数职场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是坐着一动不动,体能逐渐成为被大家忽略的一项精力源,然而实际上,体能是燃料的基本来源,是精力管理四个来源的基石。
(2)情感——把威胁转换为挑战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波折。如果你抱着消极的态度,你会将其视为威胁;相反,如果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会把它看成一次历练成长的机会和挑战。
(3)思维——保持专注和乐观
如果思维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和恢复,会判断力减弱、创造力减弱,甚至无法识别风险。
(4)意志——活出人生的意义
意志精力是一股掌管所有维度行为的独特力量,通过最深层的价值取向和超越个人利益的意图,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03
如何管理精力
在谈如何管理精力之前,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需要遵循生命的节奏,张弛有度才是全情投入、维持技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
我在以前将《睡眠革命》的那篇文章里面提到过昼夜节律,那时候更多地是说夜间的昼夜节律,晚上在睡眠的时候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
同样的,白天也是存在昼夜节律的,同样地几乎是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我们在紧张地工作大约90-120分钟之后,身体就会开始渴望休息和恢复,并发出一些信号。
精力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精力也会被消耗掉,也需要我们去给自己设置一些规律的休息活动去补充精力。
类比于现在最受欢迎也是非常有效的的减脂运动: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的缩写,高强度间歇训练法)也是运用同样的道理——波动。通常HIIT20分钟的训练比在跑步机上连续跑一个小时还要有效。
聊完波动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管理精力。
(1)明确目标
人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源,会带来专注、目标感、激情和恒心。人生目标不在于生活赋予你怎样的意义,而在于你如何主动将生活变成自己价值取向的载体。如果去缺乏强烈的使命感和目标感,我们会逐渐迷失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
(2)正视现实
认识到当前的自己与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人对于自我欺骗都有无限潜能。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精力管理的问题,就必须正视现在真实的情况和真实的自我。
(3)付诸行动
亚里士多德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
付诸行动,给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积极仪式习惯”。当这些积极的习惯慢慢养成之后就会自发运转,不需要消耗额外精力。
明天重点把第二部分的四个来源详细分析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