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要警惕,读书可能让你变得虚弱》一文,有种当头棒喝感觉,忍不住又读了一遍。虽然之前有过这样的感觉,但竟不敢动这样的念头,直到今天看到这本书,看到魏老师大大方方地说出来。
之前经常把读书当做是避风港、避难所,觉得是繁忙生活中的一种慰藉,脱离日常世俗的一方净土,会滋生出“遗世而独立”的自我傲慢感觉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心爱书。”这样的读,脱离实践,脱离现实,沉溺于书中营造的心理舒适港湾,的确很容易与现实脱节而变得脆弱。这样的读,对大部分无法脱离世俗生活欲望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的确有叶公好龙之嫌。
一边是“骄傲的巨人”,一边是“无能的小人”,意识到这一点未必会带来反思,可能带来的是对现实的进一步抵抗,对骄傲的进一步强化,一个虚弱而自欺的人就逐渐形成了。
因此,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趋向,需要放下书,去真正的生活,而不要把书当成生活。克服恐惧与犹疑,真实地面对生活,在世事中磨练,这也贯通了“知行合一”的道理吧。
然后,开始重新渴望阅读。此时,你阅读,只是借以启发自身,发展对问题的理解,借助别人更广泛的经验来丰富自身,以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真正的教育应通过对现实的利用,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让知识在课堂活起来,在生活中活起来,在孩子的生命中活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不解,这会不会太过功利,单纯以实用考量,有些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当然也可能需要区分这两种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