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国际学校科学组教研总结
2017.7.26
中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的形成是早期的,长期的,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中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因此如何构建中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鉴于此,我们学校科学组所有老师在王志江校长的参与指导下,结合科学学科及中小学学生特点,从课前准备,课程开展和实验探究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即:如何构建中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成果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好课,要灵活处理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同时要知道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将教材之外的必要知识适当的加入课堂教学中。
实验课程开展前,教师应先将实验预演一遍,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开展
1.教学目标明确,知识框架清晰
在课堂开始时应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每节课的主要任务和知识框架,学有方向,听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
2.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开展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引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关键,如果一味的平铺直叙教材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没兴趣,一切都是徒劳。
例如在生物课堂中,进行《生物进化》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述:同学们,你们见过长颈鹿吗?以前是没有长颈鹿的,都是短脖子鹿,那么他们是如何进化成现在的长颈鹿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在《细胞呼吸》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例子中引出,水果储存久了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这是为什么呢?
物理课堂中,进行《声音的形成》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弹吉他,敲击桌子发出声音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顺势也将学生引导到本节的教学内容上,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高效课堂做了一个好的开端。
3.递进式问题情境,推动课堂进展
一节课有40分钟,如何让学生的热情保持下去,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能够解答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不断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提出一系列递进式新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可以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生物课堂中《细胞呼吸》中,学生能够回答什么是细胞呼吸之后,再引入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细胞呼吸是不是都像人呼吸一样,需要氧气呢?如果学生回答是,再继续提问:“做泡菜和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水稻的根为什么能较长时间在水里生存?”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身边的事情,可以抓住他们的兴奋点,由现象到本质,探索学习新知识。
水稻田 泡菜坛子正如王志江校长所言:“科学一定要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有惊奇感和神秘感,一节课的核心是问题,所有教材和资料是为问题服务的,以一个或几个有趣的核心问题来推动课堂进展。”
传统酿酒另外,在教学的课件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把学生巧妙引入教学情境。
三、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在实验课堂上,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在此过程中,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
教研活动中,科学组的几位老师对自己学科的实验做了讲解和展示,大家对实验开展的流程各执己见,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王志江校长用博学和专业对组内老师的实验进行了点评,最后设计出了适合我们学校教学理念的科学实验步骤,总结如下:
1.实验目标与探究问题
实验的探究问题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教师展示的实验现象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化学实验“风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让学生感受风扇,也可以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放置小纸条,观察小纸条是否旋转,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实验现象设计到多个问题,比如“影响声音的因素”,应将问题分开逐步探究,分成三个探讨问题“音色、振幅、频率”,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
2.大胆猜测和设想
在提出实验问题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进行说理和辩论,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这也是很多科学家具备的科学素养,历史上许多科学成果新的物质如遗传定理、牛顿定律、青霉素的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等等都离不开猜测设想这一环节。
弗莱明和青霉素的发现3.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探究问题和学生们的猜想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来细心验证假设。实验方案可以是一系列实验室流程,也可以是简单的操作,比如在探究“水的循环”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的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的洗澡时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而对于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则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来观察结果。有时为了探索科学真谛,可能一个实验要持续几年的时间,例如生物实验中关于植物某一特征的遗传,则需要几年的观察与统计,不论哪种方式,只要科学,都能作为实验方案。
4.实验现象与分析总结
做完实验后,最后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是否解答了实验问题?有了实验归纳总结,便构成了探究实验的一个完整流程。
四、课堂知识落实与学生评价
教学画龙,考核点睛,课堂知识落实和对学生评价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检测和评价,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程度,之后的教学计划也不能有效的实施。部分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激励或鞭策而导致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测和评价必须精心设计,更好的落实高效课堂的成果。课堂落实和学生评价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课堂知识落实的方式要灵活,不能死板,尤其是对于科学课堂,练习题要有效,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否则会有碍于学生的思维扩散,因此检测时多一些主观题,让学生有更多空间充分表达自己学到的知识。实验课的检测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方案,而不是简单的结论背诵,从而可以真正理解实验原理,能自主设计并完成科学小实验,这才是科学课高效课堂的重要任务。
2.对于实验探究课堂,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力、热情度,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验过程中所具备的科学素养进行考察。做好实验报告,如果实验结果不唯一,教师应灵活对其进行评价,如果有学生实验失败,也应该给予鼓励,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原因分析,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完成课堂知识落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