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豆瓣的分手贴中看到一个女孩分享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一对幸福的男女朋友,他们从高中就开始恋爱,考上同一个城市的大学,像普通的校园情侣一样过着同城异地的生活,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在这个城市,找工作,租房,为未来打拼。
一直到毕业后第二年,他们依然恩爱如初,日子平淡幸福。情况从男孩跳槽去了一个经常加班的公司开始变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增多,争吵冷战时常发生。
男孩本不是那种动不动发火的人,也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冷漠和嘲讽的人,但是长期的高强度加班让他似乎失去了对一部分弱者的同情力和共情力,他开始认为大部分弱者的抱怨都源于自身的无能,大部分弱者的失意都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开始对女孩挑剔,他觉得女孩唯一的优点只有不物质,他看不见女孩身上的闪光点,不认可女孩对事物的看法,对女孩的爱像是一种惯性。女孩觉得,她在他的眼里似乎就是那个怨天尤人的弱者。
女孩决定分手后,男孩又开始求她甚至打电话骚扰她,但是男孩打电话的时间和频率却让女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因为她发现男孩的行为都表明了一件事,他眼中只有他自己,他不会在乎电话打过去,那个人有没有在休息,短信和电话都只是他的自我感动而已。
很明显,男孩最后的挽留行为只是自我救赎,他在榨取女孩最后的价值,帮自己度过这段被分手的情绪低落的过渡期。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女孩清醒而冷静,男孩却陷在自己的情绪中,无法认真的看看自己的生活,因为繁忙的工作,很多人丧失了好好生活的能力,就像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写的是在海底捞工作的女人们,她们上班时竭尽全力为顾客服务,精力充沛、情绪饱满,但是下班后却大部分都面无表情——海底捞的工作榨干了她们的情绪。
可见,在极端的工作环境下,人类开始产生异化。
像你,像我,像他们所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