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邪恶的心理选择了阅读《德川家康》,13本书,耗时2个半月,几乎将吃喝拉撒,工作,吃饭,看娃,睡觉之外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上了,一改我平时的阅读风格,回头想一想连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胡思乱想,想来想去便想通了一个事实,我其实一直都是个爱历史的人啊。首先我肯定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崇拜者,对传说中的英雄们有种说不出来的喜爱和敬畏。
于是当我听了高小松推荐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介绍了若干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星光璀璨时刻,这样一些戏剧性时刻,命运攸关时刻,在个人生活和历史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也就是那么一个时刻,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于全人类的命运)时便义无反顾地买来一口气读完,读到动情之处竟然还会泪流满面。
于是乎我又被划分到感性主义者行列。
而对于历史,我之所以望而却步,只是因为理论性太强,太枯燥晦涩,以至于造诣不深的我无法拿起历史书籍达到开窍的境界,况且又没有迎难而上的果敢和毅力(想想买了台版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在书柜上放置了一年还没有开封就知道了),结果的结果,我只能果断地换个方向。
历史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吸引力,一个是可以把历史也能写得这么好看,二是可以享受这种由高水平的作家所创造出来的虚幻的美好的事物和事件。
说真的,我就是出于这种好奇才开始读它的。人一旦对什么事物产生好奇那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说实话作为一个文学消费者,读罢之后,对于山冈庄八洋洋洒洒500多万字的大作还是有一些批判态度,文字不够精练,情节有些拖沓,有些人物有始无终,还有最大的一个不得不说的诟病就是对主人公的过度神化和伟大化,以至于对其真实度颇有些怀疑。
可是这些丝毫也没有影响到一直看到最后一页。而且掩卷而思,久久无法释怀。
德川家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是不愿意再回过头来做一些所谓总结之类的东西了。读完已属不易,再无精力去复述那些个精彩绝伦的片断。
历史书籍中有现成的德川家康遗训,可作为家康一生的写照算是一针见血。也算是读完这本书所留给读者的可以受益的精华。
一、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
二、以受约束为常事,则不会心生不满。
三、常思贫困,方无贪婪之念。
四、忍耐乃长久无事之基石。
五、愤怒是敌。
六、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七、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八、不及尚能补,过之无以救。
上述八条,最能体现家康精神的当属第四条。所以这个家伙也素有”日本第一忍者"之名。由此而来引出来一个小故事。
曾经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
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但是问题是,杜鹃为何不啼?
家康说“等待它啼”,其实是在等“它啼”的时机吧。一旦时机来到,啼声自然传至数里之外,并可啼叫不已。
德川家康在多舛的命运中的隐忍并非卑懦,实在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由弱变强的奥秘。
真正可以谓之 “群鸟争啼我自静,只待时来霸林音”。
其实,日本战国时代的“三英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人当中,日本人最喜欢谁?
人气度首先是信长,其次是秀吉。至于家康,则比较复杂,爱憎交错太多,但基本倾向还是不喜欢。
原因比较复杂,而在这本小说中,只描述了一个伟大如神般存在的神人,并无太多贬损之意。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看一些其他相关书籍,比如司马辽太郞的《德川家康霸王之家》,这本小说因为片幅短,内容也基本基于史实,是非功过算是比较客观,更有借鉴之处。我在读《德川》时也穿插着读了《霸王之家》,算是更接近客观地认识了德川家康。
其实不管文学作品上如何美化他,都不妨碍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神话的事实。就是因为是他终结了日本几百年的战乱,进入了太平的江户幕府时代。这是不可以抹杀的事实。
于是我至始至终都是把他作为一个大英雄看待,发自内身地充满了对他非凡能力的敬佩和瞻仰。
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