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每日一课1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三讲

【每日一课1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三讲

作者: 思维哥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15:59 被阅读0次

    微信关注:【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获取更多考研、考研政治信息

    【每日一课】

    今天咱们讲辩证法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我们第二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五大范畴

    五大范畴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内容不多,所以咱们一期就可以全部说完,五大范畴是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第一,原因与结果

    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多解释了,定义也很好,你想象不出来比这个更好的定义了。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比如有些既是原因,优势结果,即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比如国家富强了,那么人民就有钱了,人民有钱了,精神境界也会有所提高,人民精神境界提高了,就会更加努力的赚钱,因此国家会更加富强。这就是互为因果,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当然,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异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很好理解,就不多做解释了。

    第二个,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不管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他都是一种【趋势】,也就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以就引起了第三个范畴。

    现实性与可能性

    现实性与可能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现实性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这个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其实都是【可能性】。可能性分为了①可能性和不可能性;②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③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这两个都是可能发生的,现实的可能性是指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面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今年我们经过努力可以考上研究生。抽象的可能性是指目前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实现不了,但未来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大海捞针就属于抽象的可能性,它有可能能实现,但目前很难,以后说不定是可以的。

    第四个范畴,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区分为真像和假象。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 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 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象则是表面的、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这里的现象和本质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很深的联系,咱们放到第三章再重点讲解这一部分。

    最后一个范畴是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内容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这一部分也比较好理解,咱们也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

    大纲上面增加了一个考点,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上面这一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缘起和主要内容,可以作为毛中特的万能模板来使用,毛中特的大题不知道写什么,就直接写这个就得了。

    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制、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这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新性运用的产物。

    每日一背

    这一部分依然无需背诵,理解即可。

    【每日一练】

    (2013 T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这道题目当年的错误率极高,同学们可以试一下 ,单选题,看看大家能不能一把选中答案。

    接下来,讲一下上一期的题目:

    (2012.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答案解析】这道题目问的比较无耻,无耻在什么地方呢?他没有给限定范围,这就比较讨厌了,那是不是我可以瞎答呢?

    当然不可以,虽然咱们说写错了不扣分,但也没有分不是吗?

    在判卷的时候,会有一个东西,叫做【酌情给分】,什么叫做酌情?说好听点,就是你写的稍微靠谱点,老师就会给你分,都是这么考过来的,都不容易,说难听点,就是看老师心情给分。所以,如果时间足够的话,马原的题目,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将你认为最对的写在靠前的位置。让他不好意思酌情。

    好了,咱们看这道题目。

    既然出在了上一期的位置,那么,一定是存在和上一期相同的知识点。这个咱们先不管是什么知识点,就先看材料对应的最直接的知识点是什么?

    审题哈

    一定要审题

    题目说的是两个事情,【打碎花瓶的现象】→【碎花瓶理论】。我记得上一期咱们举过一个栗子,就是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咱们看下截图:

    是不是一回事情?

    那么,这个知识点是什么呢?追溯一下,就是归纳与演绎。归纳与演绎又对应了什么知识点?

    对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这就出来了。

    所以,同学们可以记一些咱们讲解中的例子,用例子去对应例子,这样,在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拿例子去对例子,就很容易了。比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和跳楼是往下掉的,这样很容易举一反三,而中间加一个万有引力,同学们可能会感觉到迷了,那么,先用例子去套例子,这样学起来会简单很多。

    在举个例子,在【每日一课1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一讲——否定之否定一讲里的题目中,有两道题目就是类似的,一个是华罗庚说粉笔,一个傻子吃盐,你能把例子记住,知道例子对应的是适度原则,那么答案自然就是适度原则。

    政治学起来还是不难的吧。

    下面是官方的参考答案: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2分)“碎花瓶原理”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2分)

    下面说下【酌情】的部分,【打碎花瓶的现象】→【碎花瓶理论】,像不像咱们今天讲的现象与本质?那么,是不是后面又能引起咱们第三章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你写这两个知识点,算是【酌情给分】。

    最后说下最不要face的写法,咱们说,这种题目不是出题人没有给范围吗?那么,既然没有范围,有一个知识点一定是对的,复习下,想想,什么知识点一定是对的?

    我空10秒钟给同学们想一下:

    10秒

    9秒

    8秒

    7秒

    6秒

    5秒

    4秒

    3秒

    2秒

    1秒

    揭晓:物质决定意识!

    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自然,是可以解释所有的例子的,牵强不?有些牵强,但,只要出题人敢这么出,你写了物质决定意识,阅卷人在不愿意,也会酌个情的。

    往期回顾:

    【每日一课1】2021年考研政治内容及规划

    【每日一课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绪论

    【每日一课3】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讲——哲学的基本问题

    【每日一课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讲——物质的概念

    【每日一课5】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讲——世界物质统一性

    【每日一课6】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讲——意识观

    【每日一课7】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讲——实践观

    【每日一课8】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讲——两大特征

    【每日一课9】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八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每日一课10】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九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每日一课11】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讲——质量互变规律

    【每日一课1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一讲——否定之否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课1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三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jk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