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 粮

作者: 环绿山民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0:26 被阅读593次


卖  粮

1970年年底前的一个早上,天阴沉沉的,凛冽的寒风急急地掠过地面,村庄、小河、小树林,乃至大片大片的田野,都在寒风中瑟瑟地发抖。从西黄埠村通往招贤公社驻地的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此时却有四个年轻人两两簇拥着两辆手推车,走出村庄,一推一拉碾过袁公河上的薄冰,然后继续沿着林间小路行进。这四个人是西黄埠村的4个男知青。这一天是办理知青招工回济南的粮食手续的最后一天,手推车上装载着几个粮袋,其中盛的满是地瓜干,另外也还装了一点儿玉米。他们准备把这些粮食送到公社粮站去,换取部分粮票,随之办理回城的粮食转移手续。

临近新年的公社粮站,早已度过了集中收购公粮的时节,院子里除了若干个圆柱形的大型粮仓以外,看不到一个人,负责办理粮食手续的工作人员因为天冷,也只是紧缩在办公室里。4个年轻人将两辆粮车停在粮站门内,其中的一个人径自走到了办事窗口,将办理粮食手续的证明信递了进去。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推开门走出来,绕着两辆满载地瓜干的手推车转了几圈,不冷不热的说道:“怎么全是地瓜干呀?你们回济南是吃‘国库粮’,粗细粮是有比例的。你们的麦子怎么没有运来呢?”

4个年轻人走上来七嘴八舌地说:“俺村里主要口粮就是地瓜干,麦子一年分不了几十斤,已经吃光了。”

“有稻子、玉米也行呀。”工作人员慢悠悠地说。

年轻人们紧忙解释,“稻子、玉米本来分的也不多,我们还有几个同学走不了,留给他们了。您就照顾照顾我们吧。”

工作人员没有再说话,不紧不慢地走回了办公室。不大一会儿,一位四十几岁样子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大家认得是粮站的站长。站长走过来对4个年轻人斩钉截铁地说:“只用地瓜干顶粮食计划,不能办手续。”然后就扬长而去了。

之前,这些知青也曾经到粮站换过领票,知道并不必严格按照“国库粮”比例交粮。但是像这样子基本都是地瓜干的情况下,还是第一次办,而且是同时办理粮食转移手续,肯定是不容易办的。站长说的不能说不在理。

这些知青的口粮真的只是地瓜干吗?当然不是。

西黄埠知青点原本有9个人,4个男生,5个女生。1970年底的大招工,彻底颠覆了这个知青小组,有5名队友被录用到济南的工厂当工人,还剩下两男两女4个队友。

1968年4月,9个来自济南5所中学的青年学生一起来到了西黄埠村。当初,大家对下乡插队真有“扎根一辈子”的思想准备。尽管组里9个人后来分在5个生产队里劳动,但因为当初同样的梦想,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光里,大家同舟共济,住在大队提供的一个知青院儿里,大家把各自劳动所得的小麦、稻谷、玉米、豆子、地瓜干等等,乃至年终结算的现金,都无保留的放在一起。尽管几个生产队的工分值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差距还很大,第1生产队一个整劳力的工分,一天下来好的时候能达到一元钱,第5生产队也能达到八角,第2、3和4生产队则常常徘徊在五、六角之间。就这样,9个人一直喝的是一口井里的水,吃的是一口锅里的饭,,啃的是一口鏊子上烙出的煎饼,尽管彼此间有时候也会出现些磕磕绊绊,但那是一种亲情般生活的写照。

直到大招工来了,大家的心都活动了起来。但是,事实却是极端地残酷,9个人中有4个人,因为家庭原因,被无情的抛下了。

即将离开的队友和走不了的队友,心同样的痛。怎样抚慰走不了的4个人?即将离开的队友商量,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能够留下的尽可能留下。于是,就有了前面写到的公社粮站的那一幕。

站长离开以后,公社粮站的大院里只剩下孤零零的4个知识青年。决心已定,于是,4个年轻人紧紧缠着站长不放,可谓是求爷爷告奶奶,软磨硬泡,不管说什么,只要公社粮站能收下这些地瓜干,给他们办粮食转移手续,就行。可是,直到天快黑了,站长还是没有松口,没有答应4个年轻人的请求。

天完全黑下来了,昏黄的灯光在寒冷的地面上映出4个年轻人的身影。也许是年轻人的真诚与互助精神感动了站长,也许是再拖下去要误事,也许是站长同情走不了的4个知识青年,最终,站长勉强同意了知青们的请求,将带来的所有粮食---地瓜干、玉米等悉数留了下来,同时为即将回济南的5个知青办理了粮食转移手续。

送走了回济南的5位队友以后,没有走的知青又回到了知青小院。人虽然走了一多半,院里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气,显得更加冷清。可是知青院的北耳屋里,竖着高高的两个粗粗的“站子”(一种用高粱秫秸结成的围挡)里,中间装着满满的白花花的地瓜干,足有两千多斤;南屋的三间房里,中间的几个用棉槐条编成的粮食囤里,分别堆放着七百多斤小麦、四百多斤稻谷和三百余斤大豆;院子里的木柱上,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棒子,也足有上千斤;还存有数量不等的花生、芝麻、棉花、食用油……

留下来的知青,尽管心情极度的沮丧,但是,面对这队友们舍弃自我利益留下来的数千斤粮食,却充满了感激之情。

转眼间,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五十年。当年的知青都成了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年走不了的几个知青,每每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仍然唏嘘不已。

当年招工离开的5个人分别是,郭勤(男)、李建勋(男)、张胜华(女)、宋凌云(女)、赵健苹(女)。

当年没能离开的4个人分别是,施正宜(女)、韩琳琳(女)、黄传新(男)、李坚(男,已故)。

相关文章

  • 卖粮

    粮食丰收不好卖, 排起长队顶日晒。 国外人工费用低, 廉价大米受菁睐。 一一彭甫2018年 7月25日下午书

  • 卖粮

    昨日去老家,和父母一起卖酒葱种子,让我回忆起了很多年以前和父亲卖粮的往事,谨以此文,写给那个年代。——题记 一大早...

  • 卖粮

    风调雨顺春到冬,粮干还须仗北风, 车车豆谷籽粒饱,颗颗玉米似黄金。 丰收最怕粮掉价,唯愿粮商少较真, 收支持平枉对...

  • 卖粮

    王老汉接到儿媳妇儿秀芝电话以后,抽了半宿的旱烟,第二天,天刚刚亮,他就敲响了同村收粮贩张老三家的大门。 ...

  • 卖 粮

    卖 粮 1970年年底前的一个早上,天阴沉沉的,凛冽的寒风急急地掠过地面,村庄、小河、小树林,乃至大片大片的田野,...

  • 卖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 柴油,化肥,种子,农药,种地需要的资本都在节节攀升,粮价...

  • 卖粮

    王老汉接到儿媳妇秀芝电话后,抽了半宿旱烟。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敲响了同村张老三家的大门。 “老三,...

  • 卖粮

    屯里有个习惯,不管冬天粮价如何,都不卖粮。都等到开春种完地以后,卖粮季才算开始。 卖粮是我们农民最...

  • 卖粮

    烟灰烟灰满天飞 你为我妩媚 纷纷扬扬匆匆忙忙 八千八万穗又碎 你为我枯萎 粒粒重如山 腰骨竞折弯 今日一别 来年再会

  • 卖粮

    忙了一上午,刚做好饭准备吃呢,不曾想收粮食的给嫂子打来电话,说粮食可以了,他已经把车开过来,让我们赶紧拢成堆。我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卖 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l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