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从事小说创作,也经常参加一些写作培训班。
说实话,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我听过的、学过的,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还要一再地去学习呢?
我想,这是为了对文学的热情持续不减,为了增强对文学热爱的信念。
我相信文字是有巨大的力量的。
写作的前提,是大量的阅读,阅读与写作就是吐纳的过程。
读书是发现自己和拷问自己的过程。在发现自己的同时看这个世界更多维。
那么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读书和写作一样,都要因人而异,不要强读,最好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像写自己擅长的文字一样。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奋点,甚至不必忌讳读书的功利心。其次再去考虑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看一些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书。
在读小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概念,就是一部小说会存在着歧义性,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在阅读小说时还要明白,作家与阅读者在阅读的当下,就等于签下了契约:
读者明明知道是假的,却被里面的情节、情感和展现的人性等征服。
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作家写的明明是真的,读者却认为是假的。
再说说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沟通心灵、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它深入现实肌理,探索复杂人性,寻觅各种可能。
小说是虚构的,它藉由虚构,在现实的枝干上,开出的美丽花朵。不过这花朵之间,或许藏有一颗颗锐利的尖刺。
这些尖刺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启发着我们的心智。
小说的素材是从哪里摄取的呢?
刚刚说过,小说写作就是截取现实的枝干。通过自身的经历、道听途说、或是某本书籍带来的启发等等。通过沙里淘金,成为小说的素材。
人性中有让人温暖的感动,也有脆弱、虚伪等等,包括集体人性恶。
这些都是刺,都会带来深深地刺痛。
面对浩如烟海的素材,我们要怎样摄取和有效利用呢?
小说不是故事,要对故事进行剪裁与取舍,让故事以小说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故事金蝉脱壳,最终得以羽化飞升。
比如一个看起来很平淡的故事,如果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意义往往就不一样了。
写小说往往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回归人性,这是最让人感动的核心。
作为一个作家,要用朴素的底层书写,找到人类的美好,给人性以最后的尊严。
《真实的高贵》中有一句话,人真实的高贵,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自己。
另外,写小说时,还要注意不要写过了,否则会写得假。
故事会自然而然地推动作家把具体情节一一展现出来。
也要记得,进入故事很容易,进入情境很难。
尤其是短篇小说,容纳的东西不必太多,气韵够了就可以了。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课程:
“做真诚的人,写不一样的小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647b63b9462534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