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了序言、目录,再找重点,非常好找。
它的重点有自己强调的方式,第一种强调的方式叫首尾。
比如说我们看最熟悉的第八章,上善若水这一章。
我给它的断句是这样的,上善若水,逗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冒号。因为后边讲的都是善利不争的。
下边等于是一个排比句,来说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七条,两个事都在说善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啥这样断句呢?你看最后这句话,因为这一章就讲两个事,善利和不争。善利这个事不用告诉大家,大家都知道,可是不争这事解释解释就没了。你看最后一句话,老子就提醒,我上边不仅讲善利,还有不争这个事。最后夫唯不争,夫唯是语气助词可以不要,故无尤。所以没有忧愁烦恼。
他讲完之后,这一章的重点你都能找到,他这一章强调的就两件事,善利和不争。容易漏掉的部分,他在后边会告诉大家。如果你觉得这一章还不是很明显,那我们再找一章为例,二十二章。
“曲则全”,冒号。过去大家把这个“曲则全,枉则直”,是作为一对出现的。
这就不行了,曲则全,冒号,后边全都是曲则全的表现,不管哪几条都是。怎么知道的?大家看最后一句话,这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他最后告诉你,我这一章就讲这三个字,这不是他自己在这儿强调的吗?所以谁说都没用。我觉得《道德经》这本书,就是自带注解。
而且在二十二章里边又出现这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这是重点。你看,这就是我要说的。
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叫重复。
重复最多的还不是这个,我给你说一个重复最多的。
看下五十一章,12个字。最后这一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就是创造,是拿天地说事,创造了万物,但是它不用占有的态度来对待。它只为我们提供条件,阳光、雨露、空气、土壤,万事万物自由生长,生而不有。
我们做事也得这样,效法天地精神,叫为而不恃。不管我们对别人多有作为,哪怕是有好处,有恩德,也不能把这个当作一种倚仗,凭借,甚至勒索的手段。这个恃,我跟你说,前天我去老君山,他们都把这个写成“为而不持”,坚持的持,整个意思就错了。
对,竖心旁,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家长也罢,做官长也罢,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能主宰自己儿女,主宰自己属下的命运。一旦有这个想法、做法,结果就是反目成仇。
在这五十一章,你再翻到第十章,你看最后是不是一模一样?这不是排版排错了。这就是有意识地强调,不用别人告诉你什么是重点,逮到机会就重复。
所以为什么我老说老先生,这本书绝对是个老人写的,已经有点喋喋不休了。但是喋喋不休的时候,就体现出他的良苦用心,这是第十章。
你再看第二章,就这么一段,五十一往前翻,后边还有,就这么一段话。
还有,“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所以我觉得读书最好的,是向着经典,就去看原文,谁说都不要信。包括我说的,你就是根据它自己,就是书本身自己作的注解,这就是第二种强调重点的方法。
第一个叫首尾,第二个是重复法。
我们再来说第三个。
第三个重点的方法就是正反
那我们看一下六十七章,因为六十七章里边大家熟,首先六十七章讲它有三宝,慈、俭、谦让。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这就是坐在老子对面那个人问老子,就跟老子讲你这把道讲得太大了,我听不懂。
老子就说那你听不懂,我给你打个比方,道就像风一样大象无形。这人说好像不像,似不肖,就好像不像。然后老子就说,那好,现在也不给你打比方了,把我的思想概括到最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剩下三个方面,这是重点。“一曰慈,慈故能勇”,不能单独解释那个慈,两个相互限定。“二曰俭,俭故能广”,陪养成节俭节制之风,这样才能长久持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不就后其身而身先的意思?才能不断地成器、成长、进步。正面讲完了,你看下边是不是从反面再来。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正面讲完了从反面再讲,告诉大家现在人都怎么做的呢?没有这种慈悲之心,反而到处炫耀自己的勇敢,没有培养出节俭节制,还想长久持续。舍后且先,不肯把自己的利益舍掉,反而老想在前边领着大家,老想做这个。最后结果,死矣。你看这就是重点。
所以我跟大家再说一下,读这个书,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原著?读完之后你自己都有自己的判断,它自己把重点都强调得非常清楚。
它一点都不难读,你只要知道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话都对谁讲的,然后知道这本书的序言、目录,然后知道这书里的重点。
重点的方法,一个就是首尾相互呼应、强调,一个就是不断地重复,逮到机会就说。第三个就是正反。
如果我们知道这书的序言、目录,知道怎么去找重点,最后我们再把它概括一下,可以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脉络就很清晰了。
~樊登读书会韩老师讲《道德经》
《道德经》的重点~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