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blog学习--【1000需求与分析】模块
[1026 为什么要深挖需求]:
简单挖出的表层需求,很快会被所有相似的产品满足。
要出彩,就只能继续往下挖,越深挖,用户需求场景通常越细分,也通常是马斯洛需求里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对各种各样“人性”的洞察。
- 第一个福特调研用户需要“更快的马”,本质是 用户想更快到达目的地 ,再深挖一层,用户想要 缩减时间抵达目的地; 这里的用户是谁?用在怎样的场景上? 缩减时间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如何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场景思考:当前有公交、地铁、高铁、飞机等都是缩减时间的交通工具。
- 第二个例子,店铺地址筛选功能,实际上客户对收货时间的要求;自己在购买过程中发现,很多商家实际上是不从所在地发货的,如果天真的以为客户的需求是店铺筛选功能,KO...
- 第三个例子,微信打飞机的小游戏中添加了朋友助力等功能,结合自身了解的实例,腾讯的刺激战场和网易的绝地求生同样都是吃鸡游戏为什么刺激战场玩的人多呢,很明显的一点是,可以和好友愉快玩耍,腾讯系社交app的主流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即使是相同的产品也在后期体现出了优势,这就跟朋友助力有类似之处,关联上了社交的产品,用户粘性大大增加。
微信、QQ的导流能力实在是厉害。除非玩一个游戏希望不被人发现,否则很大程度上用户会选择关联同步账号。
[1025 直接采集>简介采集] 强制成为用户,公司内建立起一种,不要说“我认为”,而要说“我去聊了10个用户,有8个认为……”的文化。包括老板的“我认为”,也要有真实用户的声音支撑。
需求来源分类
1.直接采集: 直接面对用户,进行需求收集,通常来说这种称之为用户调研,包含了(用户调研、用户访谈、用户反馈等);
2.头脑风暴:用既定的卡片,结合某个使用场景进行头脑风暴,寻求突破点,这个来源比较虚,只能说起到了假想的效果,发散思维;
3.外部来源:这个emmm...大部分的需求来源于此(公司战略、竞争对手);
[1023 KANO模型] 需求分类
通常用于思考功能的必要性与迭代关系

- Basic Need(底部绿色线):基础功能,must have,如果没有产品没法儿正常使用,有了这些功能用户觉得很正常;
- Delighters(红色线):亮点功能,属于给用户惊喜,唤醒点类的功能,比如我想买电器,会去京东商城看,但是买衣服或者其他类产品可能就是淘宝。
- Fully implemented(灰色线):无差异功能,nice to have,对用户友好的功能,比如说统一的消息中心里有筛选功能,有更好,没有也不影响使用。
基础功能,我们说,要靠产品经理的领域知识来弥补,你是做手机的,就必须知道手机要能打电话;而亮点,就需要靠对用户需求、场景、人性的理解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谓的“创造需求”,其实,你只是探究到了用户深层的需求,然后创造了一个解决方案。---摘自 iamsujie 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