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即本意、初愿,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譬如为了某个目标而出发、奋斗。
“初心”二字,最早记载于晋人干宝所著《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于初心,生死永诀。”秦始皇时,长安人士王道平与村姑父喻,誓为夫妇。其后王道平被差征伐,九年不归。父母见女长成,逼迫嫁与他人,致使父喻在思念中抑郁而亡。三年后,王道平还家,在心爱之人坟头痛哭,哀叹这悲凉的结局,有悖于两人初心,又使有情人生死永别。
始自于爱情的初心,从一开始就不简单,也不易坚守。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初心各异。
有行医的初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有为文的初心。妙笔生花,写尽世相。
有做官的初心。发号施令,光宗耀祖。
有经商的初心。财源广进,多多益善。
有的初心,却极简的,换个身份儿,当一回城里人。
大凡初心,皆美好善良。有的人如愿了,有的人却没有。始易,终难,故而抱憾之人多了去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说。
为何初心皆好,有人如愿以偿,有人却一世不能呢?或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启蒙孩童的话语,能够破解许多成年人心中那或多或少的疑惑。
历史与实践也一再证明——不忘初心,慎终如始,力戒“初焉则锐,中焉则缓,末焉则废”的人之常情,就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然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经莫失莫忘,后来梦里花落。
常常会听到一些人懊悔不已:假如当初不放弃、不任性,有恒心、有毅力,肯学习、肯吃苦,一定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是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黎巴嫩哲理诗人纪伯伦的话语,意在提醒身陷喧嚣忙碌的人们不要偏离人生的大方向。
因为忘记了初心,有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
因为忘记了初心,有许多人走得十分茫然,多了些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些仰望星空的浪漫。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自千年《华严经》的这句话语从佛家走向俗世,现身多种语境,告诫着世人:
兑现初心,需要静心遣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重在安心。“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兑现初心,需要惕然内讼。要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如王阳明一般时时去除“心中贼”;像宋人苏舜钦那样:“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
兑现初心,需要潜心做事。学习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上下求索精神,锁定目标,兢兢业业,锲而不舍。
兑现初心,需要持之以恒。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住执着的坚持。”
如此这般,焉能不得始终?
“岑文本之初心,止于县令”,宋代文学家笔下的这位岑文本官至宰相,而他原本只希望当上个县令。文坛泰斗郭沫若在《万有》一文中披露:他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现在的我仍然在新兵营训练,”苹果“教父”乔布斯所指初心,是如同新生儿面对世界一般的好奇与求知欲。
坚守初心,让初心如旭日般明亮、花朵般鲜活,往往有超出预料的成绩与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此这般,也不信初心唤不回!
倘若有能耐、有条件、有机会的人格局再大些,视野再阔些,有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操守,苏轼屡遭诬祸仍“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报国之心,向毛泽东主席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天下苍生幸甚至哉!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莫忘初心,是要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任岁月流逝,愿你我初心终不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