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马斯洛谈自我超越》之解读

对《马斯洛谈自我超越》之解读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17:49 被阅读0次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米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并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等。

马斯洛经常被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之父”。第三势力(指人本心理学)的理论有别于行为学派与弗洛伊德学派。他的代表作有《马斯洛人本哲学》《人类动机论》《心理学评论》《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网图  侵删

第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他所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越性需求”,其中主要的推力就是“动机”。基本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的需求。最高级的是超越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再次,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必须将居于自我实现层级以下的人(由基本需要驱动的)的原始动机,与那些基本需要已得到充分满足,因而不再为基本需要所驱动的人的动机明确地区别开来,因为这些人更多是由“更高层级”的动机激励的。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自我实现的人的这些更高层级的动机和需要称之为“超越性需要”,这样就把动机范畴与“超越性动机”范畴区别开了。简言之,就是在基本需要满足前的原动机与基本需要满足后的新动机的关联。

从理论上而言,五种需求就像一个梯子,相互间是全或无的关系。“如果一种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这样的陈述可能给人一种假象,其实,一种需求并非百分之百的满足后,另一种需求才会出现。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基本需求,部分得到满足,部分得不到满足。这里,根据探求优势层次作为实际的说明:一般市民在生理需求上大约能满足80%,在安全需求上满足70%,在爱的需求上满足50%,在自尊的需求上满足40%,在自我实现的需求上满足10%。

至于优势需求满足后出现的新需求,应指出这种出现并不是突然的、跳跃的现象,而是以缓慢的速度从无到有,逐渐发生。对于自我实现的人那里,工作与娱乐没有明显的区别了。他的工作就是娱乐,他的娱乐就是工作。

网图  侵删

第二、高峰体验的状态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以带来高峰体验。

比如:爱的体验,亲情的体验,神秘的、浩瀚的、自然的体验,美感的体会,创造的时刻,睿智的洞见,兴奋的体验以及某种体能成就等,这些经验中的基本认知,以一种简单的描述来加以普遍化。这些体验以及其他最幸福、最圆满的时刻,我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处于一种完全坦然、无忧、无恐、无压抑、无分别、无控制的自在境界,虽然转瞬即逝,如清澈见底。它是一种暂时对克制、拖延、压抑、焦虑的完全舍离。是一种神秘的伟大体验,虽然一生中所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却具有伟大的意义。

马斯洛认为:这类体验都是自然生起,绝非迷信。从现在起,我将不再称它们为“神秘体验”,而改成“高峰体验”。我们完全可以对这类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它们属于人的知识范围,而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外界秘密。

科学史正是一门又一门的科学从宗教中诞生并分化出来的历史。今天,历史似乎又在我们探讨的这一领域中重演。或换言之,如果我们从高峰体验所具有的最美好、最深刻、最普遍和最人道的意义上看,这类体验的确被看成是真正的宗教体验。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可能产生一个最重要的结果,把宗教拉到科学领域中来。

各种高峰体验的境界,都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成就非凡的偿报。而各种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均带给我们多次的高峰体验,而每一次的高峰体验都带给我们绝对的欢悦,他们本身就是完美。需求获得满足,本身便足以赋予生命价值,这就是说,不再把天堂看成处于人生旅途目标之外的一个地方。

第三、自我超越的意义

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种理解自己,实现自己的倾向。这意味着他应该忠于自己的本性,要信任自己,真诚、坦率、诚恳地表达,要在他自己本性的内在深处去寻找行为的渊源。

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且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序问题,是由许多次微小进展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明理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要破除一分错觉,就会与真理多一分接近。

唯有当我从非我中解放出来,拒绝非我对我的控制、拒绝按照非我的法则生存,并且坚持按照内在于我的法则与规律生存,这时,我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当人格成熟达到高水准时,许多二分的两面,对立的两极,以及冲突的两端都会被化解、被超越、或者被融为一体。

其实,自我超越的最终目的就是,被导向为一种包容所有的人,包容一切万物的爱,或是一种感觉宇宙为美、为善的感受;而最常见的,则是一种愿意为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想要回报的渴望,甚至视为一种利益大众的使命。

马斯洛

总之,在此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为了持续各自生活需求的稳定性,深感各方面压力山大。与此同时,那些自身所萌发的焦虑、压抑、烦恼、痛苦之情绪接踵而至。但心理学第三势力之父,马斯洛所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今时代的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自我疗愈作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的理念精华,值得我们去借鉴运用。

相关文章

  • 对《马斯洛谈自我超越》之解读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米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

  • 读《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艰难的读完了这本书了,很多的东西还没有了解。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 1、关于成长 在自己之前的观念中,成长必定伴...

  • Z134、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吐槽一下石磊编译,这家伙挂名组织一帮研究生和博士做这类型的书籍翻译真的是太多,太讨嫌了。可能是我最近阅读的西...

  • 观念的影响(2017.5.26)

    摒弃“自我实现”,拥抱“自我超越” 记得马斯洛的五项需求吗?【自尊】需求放在的最顶尖的金字塔。现代对自尊的强调并没...

  • Z135、马斯洛谈自我超越2

    行为本身就是目标。 成长动机的特征在于没有高峰,没有完成,没有极度兴奋的刹那,没有终结的情境,而且,如果我们把目标...

  • 晨读有感

    超越自我,是无数灵修所追求的核心。超越自我即泯灭自我没有自我即无我,无我之贪嗔痴慢疑所缚,无我之悲喜忧欢所累,无对...

  • 2020-09-22

    大家好,今天我们课程的主题是自我的净化之路,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马斯洛,马斯洛在1967年发表了自我实现及超越这篇文...

  • 每日笔记(2022年5月10日)

    今日读了《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以下是摘录。 人格的发展是“园艺式”的,而...

  • 天赋使命:谈马斯洛需求模型的超越动机

    #天赋使命:谈马斯洛需求模型的超越动机# 需求,又叫动机,我们可以把马斯洛需求模型看成两层,第一层叫生存,第二层叫...

  • 勇敢做自己16自我进化之 - 草稿

    主题是《自我的进化之路》 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马斯洛,在1967年发表了自我实现及超越的篇文章。他讲到了很多关于自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马斯洛谈自我超越》之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pjnltx.html